[发明专利]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红乳菇素的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210138263.X | 申请日: | 2012-05-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338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 发明(设计)人: | 刘东锋;杨成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泽朗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7D493/08 | 分类号: | C07D493/08;A01P3/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0046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临界 二氧化碳 萃取 红乳菇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红乳菇素的方法。
背景技术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分离原理是在超临界状态下,将超临界二氧化碳与待分离的物质接触,使其有选择性地把极性大小、沸点高低和分子量大小的成分依次萃取出来。由于全过程不用有机溶剂,因此萃取物绝无残留溶媒,同时也防止了提取过程对人体的毒害和对环境的污染,而且二氧化碳价格便宜,容易取得,且在生产过程中循环使用。
红乳菇素(rufuslactone)是一种从红乳菇属中提取得到萜类成分,具有对植物病原菌有显著抑制作用,是一种新型的植物抗菌素,分子量284,分子结构:
。
通过检索文献,红乳菇素的提取方法一般是采用有机试剂提取,浓缩后,用试剂萃取,萃取液再用硅胶柱分离。如麻兵继等人在文献“红乳菇子实体化学成分研究”公开的方法是:干燥的红乳菇子实体,经甲醇室温提取两次,合并滤液减压浓缩得到浸膏,以氯仿水分配,得到氯仿部分萃取物,氯仿部分样品拌样后上硅胶柱层析、制备薄层、Sephadex LH20纯化得到红乳菇素。还有专利(CN200710189855.3)“一种从红乳菇子实体中提取分离红乳菇素的方法”,该专利公开的方法是将红乳菇子实体干燥后粉碎,以甲醇室温浸泡提取,得到甲醇提取液,以氯仿-水系统分配萃取,回收氯仿,得到萃取液,将萃取液转入硅胶柱,然后以石油醚-丙酮系统梯度洗脱,收集洗脱液转入凝胶柱,以甲醇-氯仿系统洗脱,以薄层层析检测洗脱液,合并洗脱液中的主要组分得到红乳菇素纯品。如上所述,现有提取红乳菇素的方法存在提取效率低、方法操作复杂、污染严重等诸多技术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红乳菇素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红乳菇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红乳菇干燥后,粉碎20~80目,加入萃取釜,设置温度为30~50℃、压力为10~25MPa,通入液态二氧化碳进行超临界萃取,在温度50~60℃、压力5~10MPa解析萃取物,所得萃取物用热水分散,加入大孔树脂中吸附,甲醇溶液梯度洗脱,收集洗脱减压浓缩,浓缩液用石油醚萃取,萃取液回收石油醚即得。
所述的大孔树脂可选极性或非极性树脂,型号可选D101、AB-8、ADS-21或NK-9中的一种。
所述的甲醇溶液梯度洗脱为:先用3~10倍柱体积10-60%甲醇溶液洗脱杂质,再用3~10倍柱体积70-99%甲醇溶液洗脱有效成分。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
1方法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方法萃取红乳菇素,效率高,而且无溶剂污染,所得萃取物纯度高;
2方法还利用大孔树脂方法纯化,操作步骤简单,洗脱溶剂单一,易于工业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红乳菇原料干燥后,粉碎40目,取2g加入萃取釜中,设定萃取釜参数:萃取温度40℃、压力为10MPa,通入液态CO2,流速为20L/h,动态萃取3h,在分离釜温度60℃、压力8MPa条件下,解析得萃取物23g。所得萃取物用热水分散,加入D101大孔树脂(树脂量200ml)柱中吸附,先用600ml60%甲醇溶液洗脱杂质,再用600ml99%甲醇溶液洗脱有效成分,收集洗脱液减压浓缩,约50ml转入分液漏斗中,加入50ml石油醚萃取,萃取3次,收集石油醚层回收试剂,得绿色油状物红乳菇素1.3g。
实施例2:
红乳菇原料干燥后,粉碎60目,取2g加入萃取釜中,设定萃取釜参数:萃取温度30℃、压力为15MPa,通入液态CO2,流速为25L/h,动态萃取3h,在分离釜温度50℃、压力6MPa条件下,解析得萃取物28g。所得萃取物用热水分散,加入AB-8大孔树脂(树脂量200ml)柱中吸附,先用800ml50%甲醇溶液洗脱杂质,再用800ml90%甲醇溶液洗脱有效成分,收集洗脱液减压浓缩,约80ml转入分液漏斗中,加入160ml石油醚萃取,萃取2次,收集石油醚层回收试剂,得绿色油状物红乳菇素1.7g。
实施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泽朗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泽朗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3826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指纹识别系统的钥匙管理箱
- 下一篇:手机、MP4弹性挂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