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粉刺性乳痈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210138158.6 | 申请日: | 2012-05-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812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 发明(设计)人: | 万华;吴雪卿;冯佳梅;高晴倩;瞿文超;邵士珺;张婷婷;顾沐恩;王秋月;陈玮黎;刘华江;蒋思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K36/744 | 分类号: | A61K36/744;A61K9/16;A61P15/14;A61P29/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11 | 代理人: | 王函 |
| 地址: | 20002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粉刺 性乳痈 中药 制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粉刺性乳痈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粉刺性乳痈是发生在非哺乳期或非妊娠期的乳房慢性化脓性疾病。其临床特点是常有乳头凹陷或溢液,初起肿块多位于乳晕部,化脓后破溃脓液中夹有粉刺样物质,易反复发作,形成瘘管,经久难愈,全身症状较轻。多在非哺乳期或非妊娠期发病。在中医古代文献中对本病尚无明确记载,顾伯华教授于1958年在国内首次报道,根据其临床表现而命名为“慢性复发性乳腺漏管伴有乳头内缩”。20世纪80年代,顾伯华、陆德铭等首次将本病收录在顾伯华先生主编《实用中医外科学》,命名为“粉刺性乳痈”。
对于本病具体病因目前未有明确定论,且临床表现多样,病程转归也不尽一致,给治疗带来一定困难。目前西医治疗主要是抗生素、激素及手术疗法。但往往只是切除或切开狭窄的病变导管,继发感染后也只有被动切开引流。但因末梢导管分支及脓腔间隔问题,难以治愈,为了取得更好的疗效,往往采取单纯乳房切除术。而采用传统中医治疗,疗效好,但治疗周期长,换药痛苦大,影响外形,常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医药界一直在致力于寻找更理想的治疗粉刺性乳痈的方法及药物,特别是寻找疗效显著的中药新药。
我们在临床上发现,大部分粉刺性乳痈患者在初诊时伴有脓肿形成,或成而未溃或脓成得溃或反复溃破。观患者乳房局部,肿胀部位皮肉多重垂胀急,深则按之如烂棉不起,浅则光亮如水疱,呼之欲出,破流脓水,一派湿证之象。观患者全身,多见形体丰腴、胸脘闷胀、口腻无味、乏力倦怠、面敷油垢等脾失健运,痰湿泛滥之象。结合乳房局部辨证、脏腑整体辨证,粉刺性乳痈均存在“痰湿”的表现。湿是成痰基础,湿阻气滞,郁而生痰,故气滞为成痰之因,然气之与火,同为一源,气病多从火化,气有余便是火,火能炼液成痰,故火也是成痰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所见,火灼津成痰,痰郁而化火,正如李用粹所说:“有因热而生痰,有因痰而生热,痰即有形之火,火即无形之痰,痰得火而沸腾,火得痰而煽炽,”二者相互为患。故治痰必须兼以治火,凡痰因火动者,治痰重在清火。临床上发明人观察到的粉刺性乳痈患者乳房肿胀部位皮肉多重垂胀急,局部红肿热痛明显,可见其为痰火相兼之证,实火炼液成痰。
因此我们认为粉刺性乳痈的发生、发展与“痰湿”密切相关,清化痰湿是该病证主要的发病机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提供一种安全有效、服量较少、价格适度的治疗粉刺性乳痈的中药制剂。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是提供该治疗粉刺性乳痈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粉刺性乳痈的中药制剂,它是由有效成分与药物载体制成,所述有效成分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黄连1-3份、青葙子1-5份、炒山栀1-5份、黄芩1-10份,所述有效成分在该中药制剂中的重量百分比为40-100%。
优选地,所述有效成分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黄连2份,青葙子4份,黄芩2份,炒山栀3份。
所述的粉刺性乳痈是非周期性乳痛,乳头溢液,乳晕下肿块、瘘管及乳房部脓肿为特征的非哺乳期或非妊娠期乳房急慢性炎症。
本发明所涉及的原料药材为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所收载中药,并符合药典质量要求。
所述药物载体即药用辅料,本发明可以采用本领域常规的药用辅料及中药制剂的常规方法制备成任何一种本领域常用的内服制剂,例如水煎剂、片剂、颗粒剂、胶囊剂等。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粉刺性乳痈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通过下述步骤制备:
取上述原料药的一半量,加水3倍量,浸泡半小时后,煎煮45min,再加水3倍量,煎煮30min,过滤、合并煎煮液,减压浓缩,减压干燥得干浸膏,粉碎成细粉(过80目);另一半生药粉碎成细粉(过80目),用CO60灭菌,辐照剂量8k,与浸膏粉混和,加入甘露醇,乳糖,蔗糖粉,阿斯巴甜,薄荷脑,混合均匀后用60%乙醇作为粘合剂制成颗粒。
本发明中药制剂经临床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制剂结合中医外治法治疗,可使乳房原有外形得到有效的保护,使患者的各项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或治愈,治疗后临床痊愈率为50%,显效率为100%,平均住院时间为21.65(6~54)天,平均治疗天数为30.49(6~79)天,随访至治疗后1年半,患者复发率低,仅为7.6%(7/92),即临床实验证实本发明中药制剂能有效治疗粉刺性乳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制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阐述:
实施例1 颗粒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未经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3815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抑制小麦矮腥黑穗病菌生长的化合物
- 下一篇:一种蛇胆养生茶的制备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