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旋流风力发电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37932.1 | 申请日: | 2012-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84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周维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维武 |
主分类号: | F03D9/00 | 分类号: | F03D9/00;F03D7/00;F03D1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张新球;谭礼任 |
地址: | 542800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风 发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双旋流风力发电装置,属于一种风力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开发新能源、节能降耗、保护环境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高度重视。由于大气对流层上下的压差和温差的影响,其形成的气旋流(龙卷风),具有强劲的能量。据有关资料记载,由于大气对流层上下的压差和温差的影响,具有强劲的能量。在正常情况下,在大气的对流层范围内,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也就是说在近地面,每上升一千米,温度要下降6.5摄氏度;空气在引风管内部每上升100米,其线速度每秒就会增加26米。
经公开专利检索,检出风力发电专利6751条,其中发明专利(2929)条,实用新型专利(3534)条,外观设计专利(288)条;没有发现与本发明双旋流风力发电装置相同的记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双旋流风力发电装置。
本发明的双旋流风力发电装置,包括引风管、风力发电机、机座、底座,其特征在于:是利用大气对流层上下的压差和温差的影响,根据“烟囱效应”,模拟龙卷风旋流原理和“不倒翁”技术相结合应用;其由带有涡轮风力发电一体机和风量控制阀的双旋流引风管,与半球体平衡机座联接,而构成主机设备;主机设备是与锥形底座或锥形基坑相配合使用的;所述半球体平衡机座,是半球体容器中放一个圆球体而构成;所述双旋流引风管,是在引风管其内依一定坡度内衬空心螺旋管构成,在引风管引风时,空心螺旋管同时具有引风作用,其螺旋空心管内形成内旋流,螺旋空心管外形成外旋流,从而在引风管内形成双旋气流,二者合力,引风力度得到增强;该螺旋空心管为顺时针螺旋式时,为负压气流型,该螺旋空心管为逆时针螺旋式时,为正压气流型。所述引风管内衬空心螺旋管的螺旋坡度在60—70°范围。所述锥形底座或锥形基坑的锥度角(C),可在90—170°范围,优选其锥度角(C),在150—170°范围。所述半球体平衡机座上可设有进出水管。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
1、由于本装置构造简单,装置制造所需要的材料、螺旋空心管、发电机等,目前已有成熟的生产制造技术及产品销售市场,可以进行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因此,可实现生产制造成本的最小化。
2、由于本装置主要是利用高空风能带动发电机,负压气流(顺时针螺旋式)类似吸尘器,可将地面的不洁净空气引入高空净化;而正压气流型(逆时针螺旋式)则类似喷气机,可将高空的低温空气下泄地面,以降低地面环境温度或作他用。整体装置无任何三废排放,因此,可实现环境保护的最优化。
3、由于本装置是根据“不倒翁”技术原理而设计安装,装置的起降是用液体来作为配重起降的,不会产生侧翻倒塌等安全问题,发电机所使用的高空对流层风能可以反复应用,可以保证发电机能够长时间连续运行,因此,可实现装置使用效率最大化。
附图说明
图1——外置涡轮风力发电一体机(平行卧式)主视示意图
图2——外置涡轮风力发电一体机(平行卧式)主视示意图
图3——内置涡轮风力发电一体机(垂直立式)主视示意图
图4——底座主视示意图
图5——圆形底座俯视示意图
图6——方形底座俯视示意图
图7——A—A向示意图
图8——局部B放大示意图
图9——局部B放大示意图
图中:引风管(1),空心螺旋管(2),风量控制阀(3),风机安装区域或位置(4),涡轮风力发电一体机(5),半球体平衡机座(6),重心圆球体(7)锥形底座或锥形基坑(8),液体出入口(9)。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9所示:本发明的双旋流风力发电装置,是利用大气对流层上下的压差和温差的影响,根据“烟囱效应”,模拟龙卷风旋流原理和“不倒翁”技术相结合应用,由内置空心螺旋管(2)的引风管(1)、风量控制阀(3),涡轮风力发电一体机(5),半球体平衡机座(6),重心圆球(7),锥形底座或锥形基坑(8)等,几个部件组合构成。其所有零部件可用现有技术制造,用现有技术进行组装而获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维武,未经周维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379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