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变形曲面上细胞流体应力加载方法、装置及实验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37428.1 | 申请日: | 2012-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64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陈瀚;张峰;黄渝侃;黄鲜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5/00 | 分类号: | C12N5/00;C12M1/00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李智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形 曲面 细胞 流体 应力 加载 方法 装置 实验 平台 | ||
1.一种可变形曲面上细胞流体应力加载方法,涉及流动腔和压力腔,其特征在于,流动腔与压力腔之间采用透明弹性膜隔离,透明弹性膜面向流动腔的表面预接种有生物细胞,流动腔充满细胞培养液,通过压力腔向透明弹性膜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变形,并通过蠕动泵驱动细胞培养液在流动腔内循环流动,从而向生物细胞施加流体切应力和压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力加载方法,其特征在于还从压力腔顶部开设设置射流入口,通过射流入口向流动腔内泵入细胞培养液,通过调节射流入口处进入细胞培养液的流量大小,改变在流动腔内生物细胞所受压力状态。
3.实现权利要求1所述应力加载方法的可变形曲面上细胞流体应力加载装置,从上往下依次包括夹持固定在一起的第一盖片(7)、第一密封垫(8)、透明弹性膜(9)、第二密封垫(10)和第二盖片(11);第一盖片(7)上开有流动出口孔(12)和流动入口孔(13),第二盖片(11)上开有注射器连接孔(15);第一盖片(7)、第一密封垫(8)和透明弹性膜(9)之间形成流动腔(16),透明弹性膜(9)、第二密封垫(10)和第二盖片(11)之间形成压力腔(1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细胞流体应力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片(7)上还开有射流入口孔(14)。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细胞流体应力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弹性膜为硅胶膜、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或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
6.一种基于权利要求3或5任意一项所述的可变形曲面上细胞流体应力加载实验平台,包括可变形曲面上细胞流体应力加载装置、压力腔调节注射器、蠕动泵和储液池,应力细胞加载装置的注射器连接孔(15)连接压力腔调节注射器,应力细胞加载装置的流动出口孔(12)和射流入口孔(14)通过硅橡胶管与蠕动泵相连接,应力细胞加载装置的流动入口孔(13)通过硅橡胶管与细胞培养液储液池(5)相连接,蠕动泵通过硅橡胶管与细胞培养液储液池相连接。
7.一种基于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变形曲面上细胞流体应力加载实验平台,包括可变形曲面上细胞流体应力加载装置、压力腔调节注射器、蠕动泵和储液池,应力细胞加载装置的注射器连接孔(15)连接压力腔调节注射器(2);应力细胞加载装置的流动出口孔(12)和射流入口孔(14)通过硅橡胶管与蠕动泵(3)相连接,应力细胞加载装置的流动入口孔(13)通过硅橡胶管与细胞培养液储液池(5)相连接,应力细胞加载装置的射流入口孔(14)通过硅橡胶管与蠕动泵相连接;蠕动泵通过硅橡胶管与细胞培养液储液池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3742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