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浓度、高色度废水处理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37343.3 | 申请日: | 2012-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429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喻明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喻明生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00 | 代理人: | 陈左 |
地址: | 650118 云南省昆明市***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浓度 色度 废水处理 工艺 | ||
1.一种高浓度、高色度废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①、用污水泵将废水泵入第一厌氧池,停留时间1天,废水由第一厌氧池自流入第二厌氧池,第一厌氧池的上部出水口前设40目滤网防止污泥外溢,根据废水浓度与色度需要在第二厌氧池停留至少1-2天,在第一厌氧池内设搅拌器对进水同步搅拌和间歇搅拌,使废水充分与细菌接触;
②、废水由第二厌氧池自流入装有一定量的稀释用清水的全封闭式配水池,池内设空气搅拌或搅拌器与进水同步搅拌,充分混合,使废水由原来不易处理的高浓度高色度废水稀释为易处理的低浓度低色度废水,同时启动回流泵将稀释后的废水泵入好氧生物池进行好氧微生物降解处理,所需的废水稀释倍数可根据被处理污水的污染浓度及色度任意倍数调整配水池控制流量计;
③、经好氧微生物降解后的达标水自流入清水消毒池,消毒灭菌后自流入过滤池,吸附过滤去除悬浮物和余色,达标的过滤水回流至配水池用于稀释循环用水,多余水量进入清水蓄水池,并在清水蓄水池的出水口安装控制流量计,控制溢流排放水流量与污水泵原废水进水量平衡;
上述的好氧生物池为接触氧化生物膜池,池内挂塑料弹性填料或组合填料作为微生物载体,形成好氧生物膜;池底部设空气管和微孔曝气器,气水比不低于25:1,过滤采用滤料过滤或是膜过滤,或者是二者串联并用;
上述的清水消毒池上部设一导流槽至过滤池底部,在过滤池内水流经底部上升过滤,此时为上升式过滤;在导流槽进水口下部设一导流管并安装过滤池时控电动阀门,由于导流管位置比导流槽低,当过滤池时控电动阀门打开时,流至过滤池内的水流从滤料层上部往下流,此时为下流式过滤;
上述的过滤池内装活性炭或是其他过滤材料,过滤池内根据过滤池时控电动阀门的开闭自动变换为上升式过滤或下流式过滤,在不断的改变水流方向过滤时达到不停机清洗滤料;过滤池滤料层上部设有一高位导流槽至配水池,当过滤水为上升式过滤时,将达标的过滤水沿此导流槽回流至配水池作为循环稀释用水,位于高位导流槽下方处设一排放管与清水蓄水池相连通,并在清水蓄水池的出水口安装控制流量计控制排放水流量与污水泵原废水进水量平衡;在过滤池底部还另设一导流管至配水池并安装配水池时控电动阀门,当过滤方式切换为下流式时与位于上部的过滤池时控电动阀门同步打开,水流通过过滤池底部的导流管进入配水池配水循环,反之为上升式过滤时两个时控电动阀门同步关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说厌氧池和好氧生物池内分别按池液总量以重量百分比计投入0.4~0.6%的菌胶团细菌,所说细菌种类为:无色杆菌、气杆菌属、产碱杆菌属、亚硝化单胞菌属、芽孢杆菌属、杆菌属、棒状杆菌属、丛毛单胞菌属、黄杆菌属、微杆菌属、诺卡氏菌属、假单胞菌属、八叠球菌属、螺菌属、动胶菌属、球衣菌属、蛭弧菌属、类大肠菌属、贝氏硫菌属、不动细菌属、短杆菌属、柄细菌属和噬纤维菌属中的一种或几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说第二厌氧池的位置要高于配水池,池内装有塑料弹性填料使其成为与废水充分接触的厌氧生物膜,在厌氧菌的消化与反消化作用下,把废水中不易生物降解的大分子转变成为易生物降解的小分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好氧生物池为一级至三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喻明生,未经喻明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3734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池容量检测方法
- 下一篇:一种单机倒吊的装配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