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RFID系统标签防碰撞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35894.6 | 申请日: | 2012-05-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83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温加兴;江炼鑫;周志超;丁一;谭洪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中大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7/00 | 分类号: | G06K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谭英强 |
地址: | 5108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rfid 系统 标签 碰撞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RFID系统标签识别领域,尤其是一种RFID系统标签防碰撞方法。
背景技术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是利用射频信号和空间耦合(电感或电磁耦合)的传输特性自动识别目标物体的技术。RFID系统一般由标签(Tag)和阅读器(Reader)组成,当多个标签同时响应阅读器的请求时,标签将会发生碰撞,发送的信息会由于相互干扰而无法被阅读器识别。标签的碰撞,增加了阅读器识别标签的时间,严重影响了RFID系统的性能,因而好的防碰撞算法对于RFID系统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被动式标签的电源主要来自于阅读器发射的电磁波,因而好的防碰撞算法必须具有较高的系统效率和较低的功耗要求。
Q算法是EPC Class1 gen2标准使用的标签防碰撞算法,其工作原理基于动态帧时隙Aloha算法。与理论中的动态帧时隙Aloha算法不同,在实际应用中,为了简化芯片设计,算法中的帧长度只能是2的指数幂,而且不宜太大。在Q算法中每个帧的长度为2Q(Q∈{0,15})。阅读器通过指令传送整数Q来设置或调整帧长度。与传统的动态帧时隙Aloha算法在每个帧结束以后才根据统计空闲、成功和碰撞这三种状态的时隙情况来调整下一个帧的长度不同,Q算法采用的是在每个时隙结束后,就根据时隙的状态对当前的帧长度进行实时的动态调整策略。Q算法能否在标签识别过程中达到较高的效率,主要取决于Q值实时的动态调整策略的效率。
在Q算法中,帧长度调整过于频繁,会导致标签频繁地启动随机数发生器选择时隙,这就给标签带来了不必要的功耗损失。同时,如果帧长度如果不能实时调整到最优的状态(总的时隙数等于待识别的标签的数量),则标签识别速率将迅速下降。Q算法通过参数C在每个时隙结束后对当前的帧长度进行动态地调整。由于在标签数量N=2Q的最佳情况(标签数量等于帧的长度)下,空闲时隙和碰撞时隙的数量一般是不相等的(空闲时隙的数量比碰撞时隙多),而传统的Q算法没有考虑到这一点,使得Q值调整次数的较多,也就意味着标签动态功耗大和系统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Q算法的标签防碰撞方法,该方法减少了阅读器识别标签过程中Q值的动态调整次数,降低了标签的功耗,提高了RFID系统的吞吐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RFID系统标签防碰撞方法,采用符合EPC Class1 gen2标准的Q算法,引入辅助参数K,并结合Q算法中的参数C来动态调整Q算法中的参数Q,所述辅助参数K为碰撞时隙与空闲时隙的比值,包括以下步骤:
阅读器判断当前时隙的时隙状态,所述时隙状态包括空闲时隙、成功时隙及碰撞时隙;
阅读器根据所述时隙状态对Q算法中的浮点数Qfp进行调整,阅读器对Qfp的调整具体包括:若响应的标签的数量为0,即为空闲时隙,则Qfp=Qfp-K*C;若响应的标签的数量为1,即为成功时隙,则Qfp保持不变;若响应的标签的数量大于1,即为碰撞时隙,则Qfp=Qfp+C;
判断Qfp与Q的差值的绝对值是否大于等于1或者当前时隙是否是最后一个时隙,若是则阅读器将Qfp进行四舍五入操作后赋值给Q并发送Q算法中的QueryAdjust指令;若否则阅读器发送Q算法中的QueryRep指令。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辅助参数K为标签数量最优状态下碰撞时隙与空闲时隙的比值,所述标签数量最优状态为标签数量N等于2Q个。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阅读器将Qfp进行四舍五入操作后赋值给Q后,在发送QueryAdjust指令之前还包括:
判断Q值是否为0,若是则阅读器结束标签识别操作;若否则阅读器则发送QueryAdjust指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标签防碰撞方法,在传统的Q算法基础之上进行了改进,考虑到标签数量最优状态下空闲时隙与碰撞时隙比例不同的情形,引入了辅助参数K,从而减少了在空闲时隙下过多的调整Q值,从而减少了Q值的动态调整次数、降低了标签的功耗、增加了RFID系统的吞吐率并提高了标签识别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防碰撞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中大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广州中大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3589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