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个性化舌侧矫治的解剖式模型排牙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35498.3 | 申请日: | 2012-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488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9 |
发明(设计)人: | 张栋梁;李拥华;周春华;白玉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栋梁;李拥华;周春华;白玉兴 |
主分类号: | A61C7/00 | 分类号: | A61C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李翀 |
地址: | 100006 北京市东城区王***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个性化 矫治 解剖 模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口腔正畸领域的体外模型的制作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个性化舌侧矫治的解剖式模型排牙方法。
背景技术
牙颌畸形的矫治是较复杂的过程,牙齿在颌骨中的移动属三维立体的移动。对矫治方案的设计,除要确定牙弓内的间隙分析外,还应考虑Spee曲度、切牙倾斜度、上下牙量的比率以及骨面型突度等因素的影响。模型排牙试验是指在正畸治疗之前,考虑上述诸多因素,通过将牙齿模拟排列在理想位置上并建立正常的咬合关系,在个体化矫治器制作、间接粘结方面有重要价值。模型排牙试验对于舌侧正畸治疗尤为重要,它是验证治疗计划和治疗目标,以及确定托槽位置和标准弓形的基础。
人类牙齿的舌面解剖形态存在太大的变异和不规则性,因此很难通过标准化托槽的轴倾、转矩和旋转角来使大部分病例获得满意的效果。因此,舌侧正畸学者们认识到精确的间接粘结技术的必要性,以及舌侧矫治技工室技术这一步骤在舌侧矫治中的关键性。传统的模型排牙试验先确定下前牙位置,之后再确定上前牙位置,但在实际正畸临床中上前牙与侧貌美观相关性最大。最重要的一点,现有的模型排牙试验并未考虑牙齿与颌骨,以及牙齿与牙合平面之间的关系,只是将模型分割后在目标位置上进行简单排齐,形成排牙模型。因此现有技术的缺陷在于忽略了牙齿在口腔中的整体形态,即将排牙模型脱离开牙合平面单独考虑,导致排牙模型不能真实反映牙齿与牙合平面、颌骨以及软组织侧貌的关系,不能精确再现牙齿在口腔内原始位置和目标位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在制作排牙模型时,能将牙、颌骨和牙合平面的解剖关系进行联合,真实反映牙齿与牙合平面、颌骨以及软组织侧貌的关系,精确再现牙齿在口腔内原始位置和目标位置的用于个性化舌侧矫治的解剖式模型排牙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解剖式模型排牙方法,其步骤包括:
1)制定矫治计划:绘制出患者的计划切牙位置,计算上中切牙内收量、中切牙压低量;以及上切牙唇面切线与牙合平面夹角;
2)印模制取及上牙合架:制取印模,翻制石膏模型,采用面弓将牙合位记录转移到解剖式牙合架上;
3)模型标记和修整:标记每个牙齿的牙齿长轴,并对每个牙齿进行编号标记;将一侧中切牙至第二前磨牙从基部取下,保留另一侧牙齿原始位置作为排牙的参考,磨牙段最后分离;
4)绘制标准弓形:在上颌模型向上放置一块透明板,根据中线位置、所述计划切牙位置,尖牙基骨位置,绘制标准弓形;
5)根据所述标准弓形进行上牙弓排牙;
6)之后根据上牙弓位置进行下牙弓排牙。
在所述步骤1)中,通过VTO方法制定所述矫治计划。
在所述步骤2)中,进行牙合位记录转移时,首先进行眼耳平面与牙合平面关系的转移,要求髁突关节架与眼耳平面平行,用牙合叉进行牙合位记录,通过万向关节将两者固定;之后将万向关节取下,通过转移台将所述牙合位记录转移到所述解剖式牙合架上。
在所述步骤4)中,在所述透明板上绘出中线、所述计划切牙位置和第一磨牙中央窝;然后根据基骨宽度确定尖牙位置,最后参照基骨情况绘制初始的标准弓形,经过与所述石膏模型仔细比对,做进一步修整,使弓丝尽量靠近牙齿舌侧面。
在所述步骤5)中,进行上牙弓排牙时,去掉所述牙合架上的下颌模型,代之以咬合板,将所述标准弓形图转移至所述咬合板上,在所述中线部位部标记0刻度;将保留一侧的中切牙对准所述0刻度,根据所述中切牙内收量将排牙侧中切牙切缘置于所述咬合板相应刻度处;
根据所述上切牙唇面切线与牙合平面夹角度数,令一角度尺的底边与所述咬合板接触,所述角度尺的侧边与中切牙唇面相切,同时以另外一侧中切牙作为参照;根据所述标准弓形图排列其余牙齿;一侧牙齿排完后作为标准,排列另外一侧牙齿。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栋梁;李拥华;周春华;白玉兴,未经张栋梁;李拥华;周春华;白玉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3549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网络邮件存储摄像机
- 下一篇:无线语音音频设备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