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高度小型现浇混凝土梁板的施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34923.7 | 申请日: | 2012-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193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赵玉淼;侯永忠;张哲峰;赵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省第二建筑工程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00 | 分类号: | E04G21/00;E04G11/48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众志华清知识产权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23 | 代理人: | 张明月 |
地址: | 050011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度 小型 混凝土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施工过程中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板结构的施工方法,具体的说是一种大高度小型现浇混凝土梁板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楼房的主体通常是浇注完一层后再浇注上面的一层,楼板和混凝土框架柱是同时升高的。但是楼房的有些地方是从地下直接通到很高的地方,如从一层到第三层之间很长的距离内并没有浇注混凝土梁板,只需要在第四层浇注一个混凝土梁板。这是建筑工程中常会遇到大高度小型现浇混凝土梁板的浇注结构,这种混凝土梁板空间高度大、跨度小、横截面尺寸小。如果用常规的落地式满堂脚手架,即从地面开始用脚手架一直搭到四层的位置支设浇注模板,就会使用大量架管、脚手板,花费大量的人工费和材料费,造成措施费远远大于混凝土梁板结构本身的成本,非常不经济,大大增加施工成本。而且浇注模板的支撑架的长细比较大,架体的稳定性差,不安全因素多。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大大缩短了脚手架搭设的高度、节约成本、缩短工期的大高度小型现浇混凝土梁板的施工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大高度小型现浇混凝土梁板的施工方法,包括对应在需要浇注的混凝土梁板一端的由多层楼板搭建的楼层基础、对应在需要浇注的混凝土梁板另一端的混凝土框架柱,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 在混凝土框架柱上预留螺栓孔,所述螺栓孔的位置与需要浇注混凝土梁板的楼层的下层楼板相对;
b. 在需要浇注混凝土梁板的楼层的下层楼板和预留的螺栓孔之间放置一槽钢支撑梁,支撑梁的一端搭在需要浇注混凝土梁板的楼层的下层楼板上,支撑梁的另一端与预留螺栓孔相对,支撑梁的两端都用螺栓连接固定;在支撑梁的中部设置一钢丝绳,将钢丝绳的另一端固定于预埋在需要浇注混凝土梁板的楼层的吊环上;
c、在支撑梁的上面搭设由支杆、抱箍组装成的现浇混凝土梁板用的模板支撑架;
d、在模板支撑架的上面固定安装浇注混凝土梁板的模板;
e、搭设防护网;
f、浇注。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混凝土框架柱上预留螺栓孔的位置设置PVC套管制作的螺栓套管。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撑梁上间隔焊接若干长度为45~55 mm的钢筋,将模板支撑架的竖向支杆套装在钢筋上。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撑梁与楼板相连的一端通过与支撑梁焊接的角钢、穿透角钢和楼板的第一螺栓固定;支撑梁和混凝土框架柱相连的一端通过与支撑梁焊接的带有螺栓孔的扁铁、设置在混凝土框架柱的预埋螺栓套管中的第二螺栓固定。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撑梁底面设水平兜网,兜网每边宽出施工操作面3 m。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本发明所使用的混凝土梁板的跨度不宜超过8m,宽度不宜超过3m,高度不宜超过300mm。本发明选择离混凝土梁板最近的支撑点作为支撑底座的安装位置,与落地式脚手架相比,大大缩短了脚手架搭设的高度,节约大量的架管、扣件,减少了材料费、人工安装、拆除费用。支撑梁拆装方便,可周转使用,形成施工流水段,加快施工进度,缩短施工工期。在支撑梁中间位置所设置的钢丝绳防止浇筑砼时产生的动荷载对支撑梁的挠度产生不利影响。在支撑梁上焊接的钢筋,便于竖向支杆的固定,防止竖向支杆滑移。模板支撑架与混凝土框架柱采用抱箍将模板支撑架锁定,增强架体的整体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现浇混凝土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施工示意图;
图4是图3的A-A向剖视图。
其中,1、楼板,2、混凝土梁板,3、混凝土框架柱,4、螺栓套管,51、第一螺栓,52、第二螺栓,6、扁铁,7、支撑梁,8、钢丝绳,9、吊环,10、抱箍,11、模板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大高度小型现浇混凝土梁板的施工方法,如图3、图4所示,包括由多层楼板搭建的楼层基础,楼层的一侧设置浇注的混凝土框架柱。根据施工要求,如图1、图2所示,须在某一楼层的楼板1与对应层的混凝土框架柱3之间浇注现浇混凝土梁板2。所述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省第二建筑工程公司,未经河北省第二建筑工程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3492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OLED的含氮稠合杂环化合物
- 下一篇:超声红外热图阈值分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