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光元件驱动器及其控制电路和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34864.3 | 申请日: | 2012-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557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05 |
发明(设计)人: | 邝乃兴;叶智俊;易坤;余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芯源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173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 元件 驱动器 及其 控制电路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一种电子电路,尤其涉及一种发光元件驱动器及其控制电路和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LED作为一种节能光源,其调光控制是很重要的。通常根据交通流量、日照或者图像检测等,产生一个PWM调光信号到LED驱动器,以调节LED的亮度。流过LED的最大电流IMAX决定了LED的最大亮度,LED驱动器在PWM调光信号的作用下控制流过LED的平均电流,从而实现对LED的调光控制。
然而在有些情况下,可能会有两个不同的PWM调光信号输入给LED驱动器。例如,对于LED显示屏,不仅是为了在使用时得到一个适合图像显示的屏幕亮度,在很多情况下,用户需要根据自身的需求对LED显示屏进行灵活的亮度调节。也就是说,LED驱动器需要具有允许用户调节相对亮度的调光功能,一方面接收来自图像的调光信号,另一方面接收来自用户的调光信号。因此希望提供一种支持两路调光信号输入的LED驱动器,其允许用户调节LED的相对亮度。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光元件驱动器及其控制电路和控制方法,其能够支持两路PWM调光信号输入,允许用户调节发光元件的相对亮度。
在本发明一个方面,提出一种用于发光元件驱动器的控制电路,该发光元件驱动器包括为发光元件提供输出电流的功率变换器,该控制电路包括:调光处理单元,接收具有第一占空比的第一调光信号和具有第二占空比的第二调光信号,产生与第一和第二占空比之积有关的第二调光处理信号;以及电流控制单元,耦接在调光处理单元与功率变换器之间,接收第二调光处理信号和代表输出电流的反馈信号,基于第二调光处理信号和反馈信号,产生功率变换器的控制信号。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出一种发光元件驱动器,包括上述的控制电路。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还提出一种用于发光元件驱动器的控制方法,该发光元件驱动器包括为发光元件提供输出电流的功率变换器,该控制方法包括:接收具有第一占空比的第一调光信号,产生正比于第一占空比的第一调光处理信号;接收第一调光处理信号和具有第二占空比的第二调光信号,产生正比于第一占空比和第二占空比之积的第二调光处理信号;基于第二调光处理信号和代表输出电流的反馈信号,产生功率变换器的控制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发光元件驱动器一方面接收第一调光信号,另一方面接收第二调光信号,控制流过发光元件的平均电流正比于第一调光信号与第二调光信号的占空比之积,由两个调光信号来共同调节流过发光元件的电流,使得用户对发光元件的亮度进行灵活控制。
附图说明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将根据以下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LED驱动器100的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调光处理单元210的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调光处理单元310的电路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调光处理单元410的电路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调光处理单元510的电路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LED驱动器600的电路原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LED驱动器700的电路原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用于LED驱动器的控制方法800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发光元件的驱动器。在接下来的说明中,一些具体的细节,例如实施例中的具体电路结构和这些电路元件的具体参数,都用于对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更好的理解。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即使在缺少一些细节或者其他方法、元件、材料等结合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实施例也可以被实现。此外,本文所称“耦接”的含义为直接连接,或通过其他电路元件,间接连接。
下面描述的实施例以LED驱动器为例,但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不限于此,而是还可以应用于其它发光元件以及其他耦接形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芯源系统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芯源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3486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