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现安全加密的方法及阅读器设备无效
| 申请号: | 201210134782.9 | 申请日: | 2012-05-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837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 发明(设计)人: | 马凯;程亮;陈杰;赵董兴;高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K7/00 | 分类号: | G06K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李健;龙洪 |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安全 加密 方法 阅读器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实现安全加密的方法及阅读器设备。
背景技术
在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无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中,对信息安全的需求越来越高,在无源领域的应用中,符合EPC(Electronic Product Code,产品电子代码)协议的标签无疑占据了最大的市场份额,EPC标签自身提供了安全的加密机制,通过设置标签的访问密钥和杀死密钥可以对标签各个存储区的读、写、杀死权限进行限制;在有源领域和其他非EPC协议的无源应用中,这种类似的密钥机制也比比皆是。访问时,校验密钥的生成由于交易时间等关系,一般在阅读器侧实现,这就要求阅读器实现设备一侧的密钥生成安全算法。
于此同时,安全算法的设计者和上层业务的运营商往往并不是阅读器的制造厂商,这就要求集成商或运营商设计的针对某个业务的安全算法方案对阅读器厂商以及其他第三方保密,不能达到完全意义上的保密。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实现安全加密的方法及阅读器设备,以进一步加强阅读器的加密安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实现安全加密的方法,包括:
阅读器设备加载安全算法,读取预存的加密的根密钥;
所述阅读器设备清点标签时,读取所述标签中的有效标识;
通过所述安全算法对所述加密的根密钥进行解密,得到根密钥,根据所述根密钥和所述有效标识计算获得标签访问密钥。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具有下面特点:所述阅读器设备加载安全算法,包括:
所述阅读器设备预先加载安全算法,或运行后动态加载安全算法。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具有下面特点:所述阅读器设备清点标签,包括:
所述阅读器设备定时地、周期地或收到指令后清点标签。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具有下面特点:
所述加密的根密钥存储于所述阅读器设备的销售点终端安全存取模块卡中或指定的存储空间中。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具有下面特点:
所述阅读器设备包括:无射频识别读写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阅读器设备,包括:
第一模块,用于加载安全算法;
第二模块,用于读取预存的加密的根密钥;
第三模块,用于清点标签时,读取所述标签中的有效标识;
第四模块,用于通过所述安全算法对所述加密的根密钥进行解密,得到根密钥,根据所述根密钥和所述有效标识计算获得标签访问密钥。
进一步地,上述阅读器设备还具有下面特点:
所述第一模块,具体用于预先加载安全算法,或运行后动态加载安全算法。
进一步地,上述阅读器设备还具有下面特点:
所述第二模块,具体用于定时地、周期地或收到指令后清点标签。
进一步地,上述阅读器设备还具有下面特点:
所述加密的根密钥存储于所述阅读器设备的销售点终端安全存取模块卡中或指定的存储空间中。
进一步地,上述阅读器设备还具有下面特点:
所述阅读器设备包括:无射频识别读写器。
综上,本发明提供一种实现安全加密的方法及阅读器设备,设计的一套即在阅读器上实现,又对阅读器厂商和第三方屏蔽的RFID安全算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实现安全加密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阅读器设备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应用示例的实现安全加密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实现安全加密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下面步骤:
S10、阅读器设备加载安全算法,读取预存的加密的根密钥;
S20、阅读器设备清点标签时,读取所述标签中的有效标识;
S30、阅读器设备通过所述安全算法对所述加密的根密钥进行解密,得到根密钥,根据所述根密钥和所述有效标识计算获得标签访问密钥。
其中,阅读器设备可以预先加载安全算法,也可以运行后动态加载安全算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3478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