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缠绕式液压机以及其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33349.3 | 申请日: | 2012-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29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薛家华;邵予坤;贾云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科林除尘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0B1/32 | 分类号: | B30B1/32;B30B15/16;B30B15/26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李艳 |
地址: | 21542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缠绕 液压机 及其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缠绕式液压机以及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缠绕式液压机均是将经过液压泵升压的液压油进入驱动缸中,完成上工作台和下工作台的压合以及加压成型工作。
目前,各个行业普遍应用的液压机最高压力等级在2000吨左右,工作压力小,其使用范围有限;活塞快下速度仅为120mm/s,工作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缠绕式液压机以及其加工方法,用于在增加工作压力的同时,并且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难题,本发明采取的方案是一种缠绕式液压机,它包括机架以及缠绕设置在机架外的第一缠绕钢丝层,所述机架的内腔中设置有位于上方的上垫块、以及位于下方的下垫块和设置在下垫块上的下工作台、与所述上梁和所述下梁相固定连接的多根导向支撑柱、位于上方的相滑动地设置在导向支撑柱上的上工作台以及用于驱动上工作台沿导向支撑柱的上下方向滑动的驱动缸、与所述油箱相连的用于卸料的顶出缸、带有液压泵的油箱、增压器以及控制装置,所述驱动缸包括缸体、可沿所述缸体的长轴方向滑动的活塞、活塞杆,所述活塞将驱动缸的缸体分为设置有卸荷阀的进油腔、出油腔,所述活塞杆的上端与所述活塞相连接,所述活塞杆的下端与所述上工作台相固定连接,所述进油腔具有与所述油箱相连、通过所述增压器与所述驱动缸相连的两条进油通道,所述出油腔具有与所述油箱相连的回油通道,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液压泵、用于控制所述增压器以及用于控制顶出缸。
优选地,所述控制装置包括PLC、设置在油箱与增压器之间的第一电磁阀、设置在油箱与驱动缸之间的第二电磁阀、设置在油箱与所述顶出缸之间的第三电磁阀。
优选地,增压器与所述油箱之间具有一出油路和一回油路,所述增压器包括:
至少具有两位的换向阀,每位至少具有两个油路开口;
上级增压器,包括上级筒体,上级筒体的内腔中设置有可沿上级筒体的轴线方向滑动的上级活塞杆,第一活塞、第二活塞、第三活塞沿上级活塞杆的轴线方向依次固定设置在上级活塞杆上,第一活塞、第二活塞、第三活塞将上级筒体的内腔分隔成沿上级活塞杆的轴线方向依次排布的相互隔断的第一空间、第二空间、第三空间、第四空间,所述第二空间与所述第一电磁阀的一个油路开口相连通,所述第三空间与所述第一电磁阀的另一个油路开口相连通;
下级增压器,包括下级筒体,下级筒体的内腔中设置有可沿下级筒体的轴线方向滑动的下级活塞杆,第四活塞、第五活塞、第六活塞沿下级活塞杆的轴线方向依次固定设置在下级活塞杆上,第一活塞、第二活塞、第三活塞将下级筒体的内腔分隔成沿下级活塞杆的轴线方向依次排布的相互隔断的第五空间、第六空间、第七空间、第八空间,所述第六空间与所述第二空间相连通,所述第七空间与所述第三空间相连通,所述第五空间与所述第八空间与所述驱动缸的内腔相连通;
第一导向阀,用于控制液压油自第一空间向第六空间单向导通;
第二导向阀,用于控制液压油自第四空间向第七空间单向导通;
第三导向阀,用于控制液压油自第五空间或第八空间向所述驱动缸的内腔单向导通。
优选地,它还包括储藏有液压油的油箱,所述油箱分别与第一空间、第四空间、第五空间、第八空间通过第四导向阀、第五导向阀、第六导向阀、第七导向阀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磁阀为三位两通电磁阀。
优选地,所述油箱与所述第一电磁阀之间设置有卸荷阀。
优选地,所述驱动缸的外壁上缠绕设置有第二缠绕钢丝层。
优选地,所述驱动缸的厚度为30~120mm,所述的第二缠绕钢丝层厚度为80~600mm。
一种采用缠绕式液压机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待加工工件放置在下工作台上;
2)由PLC控制第二电磁阀,驱动上工作台沿导向柱向下滑动以靠近下工作台;
3)由PLC控制第一电磁阀,驱动增压器对上工作台与下工作台之间进行增压以对待加工工件进行冲压成型;
4)打开驱动缸的卸荷阀,驱动上工作台沿导向柱向上滑动以远离下工作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科林除尘设备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市科林除尘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3334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制冷系统的节能控制装置和方法
- 下一篇:卡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