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测试不同水膜厚度钢板换热系数的方法和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33294.6 | 申请日: | 2012-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619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2 |
发明(设计)人: | 张庆峰;王笑波;焦四海;吴建峰;刘晔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5/20 | 分类号: | G01N25/20 |
代理公司: | 上海开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114 | 代理人: | 竺明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试 不同 厚度 钢板 系数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热轧冷却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测试不同水膜厚度钢板换热系数的方法和装置,用于热轧层流冷却或厚板淬火冷却过程热钢板在不同厚度的表面水膜作用下的换热系数测试。
背景技术
冷却技术在钢铁生产领域有广泛应用,如热处理过程的空冷、炉冷,热轧领域的层流冷却,厚板生产中的淬火冷却等,根据产品需要制定不同冷却能力的冷却方式可以获得理想的钢材性能。
对空冷、炉冷等简单的冷却方式,换热系数通过传统的传热学计算公式能求得较为准确的计算结果,而对于层流冷却、淬火冷却等快速冷却方式使用传统的计算方法不易获得理想的计算结果,冷却过程干扰因素较多,且宽度方向水膜厚度不同,不同的水膜厚度对传热的影响规律无法用常规的传热公式计算。现阶段冷却模型中的换热系数公式大多使用经验公式,其准确性通过终冷温度反复进行修正实现。
热轧板在冷却过程中钢板表面冷却水的流动规律决定了其宽度方向的冷却不均,如图1所示,由于冷却水量较大,冷却水由喷嘴(或喷管)2喷到钢板1表面后并不会完全蒸发掉,残留的冷却水沿钢板表面流动,边部冷却水直接从钢板1表面掉落,根据阻力最小规律钢板中间冷却水将向两边流动。边部冷却水流出容易,中间冷却水流动困难,结果就造成图2所示的水膜3分布情况,宏观上在宽度方向水膜厚度呈现中间厚两边薄的现象。不同的水膜厚度换热系数必然不同,这也是宽度方向上钢板冷却不均的一个重要原因,对不同水膜厚度的换热系数进行测试分析具有实际意义。同时,由于实际生产中工况复杂,进行喷水冷却过程中的换热系数测试十分困难,有必要将现场工况进行实验室模拟,从而进行测试分析。
换热系数的测试方法较多,如中国专利CN2476020Y介绍了一种传热系数检测仪,主要用于建筑墙体节能性的检测,用于测试空气换热系数。
中国专利CN100424502C公开了一种对流换热系数测试计算方法及测试用传感器,该专利直接通过待测物体表面温度与流体温度计算换热系数。
中国专利CN 201464402U公开了一种控制冷却表面换热系数测试专用钢板试样,主要发明点在于该钢板试样的结构,但没有测试不同水膜厚度情况下钢板表面换热系数大小的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测试不同水膜厚度钢板换热系数的方法和装置,可以有效测得不同水膜厚度条件下钢板表面换热系数大小,为冷却模型中宽度方向换热系数的设置和优化提供依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测试不同水膜厚度钢板换热系数的方法,首先,将圆筒形状的水膜围堰焊接在圆柱形钢板表面,围堰高度h等于拟测试的水膜厚度;圆柱形钢板垂直方向设三个测温点,相邻测温点间距设为x,以圆柱形钢板侧面距上端面不同高度位置即x/2、x 3/2、x 5/2,在该三个点钻孔,将测温用热电偶的热端伸入孔中,并焊接牢固;热电偶的冷端连接在多通道数据采集装置上,数据采集装置与数据存储器连接在一起;实验开始时,将焊有水膜围堰的圆柱形钢样放入加热炉加热,同时启动数据采集装置开始进行温度采集;当钢板达到开冷温度后取出钢样迅速放入由耐火材料制成的保温槽中,保温槽置于冷却喷嘴下方;打开喷嘴持续喷水,使冷却水注入水膜围堰,很快钢板表面围成一定厚度的水膜,多余的冷却水从围堰上沿流出,保证了水膜厚度的恒定;当钢板温度达到终冷温度时,停止温度采集,此时得到了距圆柱形钢板上端面同位置的钢板冷却曲线T(t);
表面点为即x=0,钢板内部进行了三个测温点的温度采集,分别为a1、a2、a3三点,设t时刻各点温度值为T0、T1、T2、T3,t’时刻各点温度值为T0’、T1’、T2’、T3’;
采用下列公式(1)或(2)求出钢板表面与水膜之间的换热系数大小,其中公式(1)取测温点a1、a2的温度,公式(2)取测温点a2、a3的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3329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