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水再处理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32945.X | 申请日: | 2012-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333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唐际俊;赵定;张晓红;李志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1/52;C02F1/56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52106 | 代理人: | 陈镕坚 |
地址: | 550002 贵州省贵阳***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水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领域,进一步来说,涉及一种中水再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之一, 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对水的回收利用已引起高度重视,现在磷化工的高浓度含磷、氟酸性废水多已进行处理,通常采用二级石灰酸碱中和法处理。采用该方法,废水经处理后平均可以达到《GB15580-2011磷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大型一级二时段排放标准,为环境保护作出了较大贡献。本着资源尽量回收利用的原则,我公司对经处理后的再生水进行了回收利用,例如:用作硫酸循环补给水,磷酸过滤冲洗水等,节省了大量的水资源。但这些处理后所产生的再生水(简称中水)水质还达不到上水要求, 为了使其能够在对水质要求更高的生产生活领域得以利用,为零排放和资源利用最大化奠定坚实的基础,还需对中水进一步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水再处理方法,以对磷肥行业高浓度含磷、氟酸性废水处理所产生中水作精处理,进一步提高水的质量。
本发明的一种中水再处理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一)一级反应:将中水引入一级反应池, 加入聚合氯化铝和Ca(OH)2混合液, 搅拌反应10min;
(二)一级沉淀:将上述一级反应的中水引入一级沉淀池,并加入弱阴离子聚丙烯酰胺, 搅拌反应5min后进行一级沉淀;
(三)二级反应: 将上述一级沉淀的上清液引入二级反应池, 加入脱盐水阳床再生排放硫酸水,调pH为1.2~2,然后加入CaCO3和聚合氯化铝,搅拌反应10min;
(四)二级沉淀:将上述二级反应的中水引入二级沉淀池, 并加入弱阴离子聚丙烯酰胺,搅拌反应5min后进行二级沉淀,沉淀后得上清液即可。
聚合氯化铝和Ca(OH)2的加入,能够把残余的磷、氟尽量除去,由于弱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具有架桥、吸附、对溶解物质沉淀等作用,可在数秒内达到絮凝、沉降的目的,添加弱阴离子聚丙烯酰胺生成絮凝体的速度快,矾花大,沉降速度快,有利于将生产的磷酸盐、氟化物沉淀快速沉淀,同时上层清液较为澄清。
本发明的工艺具有如下特点:
(1)、流程简单,只需二级处理(二次反应,二次沉淀);
(2)、投加药剂种类少;
(3)、处理效果好,稳定性好,成本低。
本发明方法所得上清液能够用于对水质要求高的生产生活领域。本发明方法适用于磷肥行业高浓度含磷、氟酸性废水处理所产生中水作再处理的应用领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某有限责任公司磷肥厂的中水水质指标见下表:
采用本发明下列步骤:
(一)一级反应:将上述中水引入一级反应池,加入聚合氯化铝和Ca(OH)2混合液,(吨水处理添加量:聚合氯化铝0.20kg, Ca(OH)2 4.0kg) 搅拌反应10min;
(二)一级沉淀:将上述一级反应的中水引入一级沉淀池,并加入弱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吨水处理添加量0.09 kg), 搅拌反应5min后进行一级沉淀;
(三)二级反应:将上述一级沉淀的上清液引入二级反应池,加入脱盐水阳床再生排放硫酸水调pH为1.2~2,然后加入CaCO3和聚合氯化铝(吨水处理添加量:CaCO32.5kg,聚合氯化铝0.30 kg),搅拌反应10min;
(四)二级沉淀:将二级反应的中水引入二级沉淀池, 并加入弱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吨水处理添加量0.09 kg), 搅拌反应5min后进行二级沉淀,沉淀后得上清液即可。
本实施例的出水水质:PO43-<0.2mg/L(折算P<0.065 mg/L),F-<1mg/L,优于地表水Ⅲ类水标准。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3294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