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耐磨的压缩机曲轴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31866.7 | 申请日: | 2012-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281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8 |
发明(设计)人: | 甄洪宾 | 申请(专利权)人: | 赛屋(天津)涂层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C8/36 | 分类号: | C23C8/36;C23C10/12;C23C12/02;F04B39/00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王来佳 |
地址: | 300308 天津市东丽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耐磨 压缩机 曲轴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压缩机曲轴领域,尤其是一种耐磨的压缩机曲轴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为进一步提高压缩机效率,压缩机厂家均采用降低曲轴直径,减少接触面积的办法,提高效率,但其耐磨损性能大幅度降低,无法满足可靠性的需要,使降低曲轴直径的方法,受到限制。当前,压缩机制造业对曲轴的表面处理,普遍采用两种工艺:1.曲轴表面进行磷化处理:磷化处理的磷化膜,一般1-3um,膜-基结合力低,很容易脱落,且摩擦系数高,耐磨损能力差,且膜厚偏差较大,大约在0.5-1um,在使用中,无法满足需求,且磷化处理使用中物质,不能直接排放,对环境具有危害性;2.磷化处理后,喷涂MOS2涂层:薄膜厚度1-3um,膜-基结合力和磷化相比,没有改善,但降低了摩擦系数;MoS2涂层在300℃时开始氧化,且在潮湿环境下,很容易失效,因此,和磷化性比,提高了一定的压缩机效率,但仍然无法满足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耐磨的压缩机曲轴,该压缩机曲轴耐磨性强、表面摩擦系数低、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合理、成本较低、硬度高,有效提高了压缩机曲轴的使用寿命,并可有效提高压缩机效率。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磨的压缩机曲轴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耐磨的压缩机曲轴,包括短轴、曲柄以及长轴,短轴固装在曲柄的上面,长轴固装在曲柄的下面,长轴上制有油槽,且长轴上制有上摩擦部以及下摩擦部,其在短轴的外壁、长轴的上摩擦部外壁以及下摩擦部外壁均喷涂有类金刚石薄膜。
而且,所述的类金刚石薄膜从内层至外层分别包括基体渗氮层、铬扩散过渡层、碳、氮的富铬混合层以及类金刚石涂层,基体渗氮层的厚度为20~100nm,铬扩散过渡层的厚度为350~800nm,碳、氮的富铬混合层的厚度为100~300nm,类金刚石涂层的厚度为1000~1800nm,含N量<10%。
一种耐磨的压缩机曲轴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包括的步骤如下:
(1)、开启设备:将现有的压缩机曲轴处理后露出短轴的外壁、长轴的上摩擦部外壁以及下摩擦部外壁放入真空室内的转盘上,关闭真空室,使真空室压力为10e-2帕,开始升温,并保持温度在70~200℃;继续抽真空至小于6×10e-3帕为止;启动转盘,转盘转速1-3转/分钟;
(2)、压缩机曲轴的清洗刻蚀:通入2~5标况毫升每分的氩气,使真空室内压力达到0.1~0.6帕;打开负偏压电源,对压缩机曲轴施加负偏压-500~-1000伏;然后打开离子源,电压900~2000伏,电流80~180毫安,;时间10~20分钟;
(3)、抽气:关闭负偏压电源、离子源以及氩气,抽真空至小于6×10e-3帕;
(4)、基体渗氮层沉积:通入1~2标况毫升每分的氮气,保持真空度0.1~0.6帕,开启负偏压电源,-2000伏,然后开启离子源电压900~2000伏,时间30~60分钟后,关闭离子源、负偏压电源以及氮气形成基体渗氮层;
(5)、铬扩散过渡层沉积:通入10~30标况毫升每分的氩气,至真空度0.5~1.3帕,开启负偏压电源至-500~-1000伏,开启磁控铬靶电源,电流3~6安,时间30~100分钟后,关闭氩气、磁控铬靶电源以及负偏压电源形成铬扩散过渡层;
(6)、碳、氮的富铬混合层沉积:同时通入10~30标况毫升每分的乙炔气以及3-8标况毫升每分的氮气,真空度保持在0.2~0.6帕,开启负偏压电源-1000~-1500伏,开启离子源,电压1000~2000伏,沉积时间40~90分钟,形成碳、氮的富铬混合层;
(7)、类金刚石涂层沉积:降低50%的氮气流量,继续沉积,时间80~100分钟;关闭氮气,继续沉积60分钟,形成类金刚石涂层;
(8)、保养:关闭所有气体,负偏压电源以及离子源电源,保持抽真空,控制真空度在103帕,10~30分钟,得到耐磨的压缩机曲轴。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赛屋(天津)涂层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赛屋(天津)涂层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3186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