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膜生物反应器与微生物燃料电池组联用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210131068.4 | 申请日: | 2012-04-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534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05 |
| 发明(设计)人: | 田禹;苏欣颖;王翠娜;李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杨立超 |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反应器 微生物 燃料 电池组 联用 系统 | ||
1.一种膜生物反应器与微生物燃料电池组联用系统,所述系统包括高位水箱(1)、阀门(2)、真空压力表(8)、蠕动泵(9)和排泥阀(14),高位水箱(1)通过阀门(2)与膜生物反应器(3)的进水口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膜生物反应器(3)、膜组件(6)、不锈钢网或钛金属网(7)、第一排泥泵(15)、微生物燃料电池组(16)和第二排泥泵(17),膜组件(6)与不锈钢网或钛金属网(7)设置在膜生物反应器(3)内,膜组件(6)由集水管(6-3)、导线(6-6)、多根膜丝(6-1)和多根第一钛丝(6-2)构成,多根膜丝(6-1)连接在集水管(6-3)上,集水管(6-3)设有出水口(6-4)和钛丝出口(6-5),膜组件(6)的出水口(6-4)与出水管连通,出水管上装有蠕动泵(9)和真空压力表(8),每根膜丝(6-1)的下端封口,上端为出水端,每根第一钛丝(6-2)设于相应膜丝(6-1)内,每根第一钛丝(6-2)一端位于相应的下端封口处,每根第一钛丝(6-2)的另一端从膜丝(6-1)的上端伸出并穿入集水管(6-3)中,多根第一钛丝(6-2)连接在一起后,由钛丝出口(6-5)引出,然后与导线(6-6)的一端连接,导线(6-6)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钛丝18与微生物燃料电池组(16)的阳极连接,不锈钢网或钛金属网(7)通过导线及第二钛丝18与微生物燃料电池组(16)的阴极连接,膜生物反应器(3)的泥水混合液排出口通过排泥阀(14)及第一排泥泵(15)与微生物燃料电池组(16)的所有进泥口连通,微生物燃料电池组(16)的所有排泥口通过第二排泥泵(17)与膜生物反应器(3)的泥水混合液进入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膜生物反应器与MFC联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微生物燃料电池组(16)由多个微生物燃料电池串联或并联构成,每个微生物燃料电池包括阳极(18)、阴极(19)和容器(26),容器(26)的顶部设有参比电极插孔(21)和进泥口(22),容器(26)的底部设有排泥口(2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膜生物反应器与MFC联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转子(23)和磁力搅拌器(24),容器(26)内设有转子(23),容器(26)设在磁力搅拌器(24)的上方,磁力搅拌器(24)与转子(23)通过磁力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膜生物反应器与MFC联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气泵(10)、气体流量计(11)、阀门(12)和曝气装置(13),气泵(10)、气体流量计(11)、阀门(12)和曝气装置(13)依次通过管路连通,曝气装置(13)设在膜生物反应器(3)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膜生物反应器与MFC联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液位控制器(4)和挡板(5),膜生物反应器(3)的进水口处装有用于控制液位的液位控制器(4),挡板(5)设在膜生物反应器(3)内用于分隔进水区与主反应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3106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