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梯子及其梯级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30805.9 | 申请日: | 2009-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353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宋万年;周明远;陈廷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金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6C7/08 | 分类号: | E06C7/08 |
代理公司: | 天津伊加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8 | 代理人: | 王念冬 |
地址: | 300402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梯子 及其 梯级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梯子领域,涉及梯级踏板的型材构造及应用该型材的梯子。
背景技术
已知的梯子具有主梯框和设置在两个主梯框之间梯级,梯子的梯级构造与梯子的承重要求有关,常见的梯子梯级构造有这样的类型一是梯踏棍与主梯框结合的,如已公开的中国专利“200520123440.2一种梯踏辊组装构造”;二是梯踏板与主梯框结合的,如已公开的中国专利“200720066881.2一种梯子用踏板”;三是通过面板与梯踏棍的结合形成加宽梯踏棍的踩踏面的构造,以满足不同梯型的承力需要,本案是对此类梯级踏板的改进。
如已公开的中国专利“2003265126.0踏杆增宽的梯具”它包含二相对的扶杆及复数踏杆,各踏杆又包含一管形踏杆部,一上踏板段以及一下踏板段。管形踏杆部具有二扣定端部,各该二扣定端部具一段特定长度,上踏板段由该二扣定端部间,自该管形踏杆部的顶面往后倾斜且向上延伸,下踏板段自该管形踏杆部的前侧边上部,往前延伸一状似倒V形,该上踏板段的顶面与该下踏板段的顶面具有同一倾斜度,且在同一倾斜面,而该二扣定端部伸入通过二相对扶杆,且以外卷及扩孔方式将该二扣定端部固定至扶杆上,该梯具踏杆是一体结合的结构。
又如已公开的中国专利200720008027.0一种梯子,它包括腿管、梯蹬踏板以及连接件,该连接件上开设有定位槽,该梯蹬踏板端部定位支撑于该定位槽内,而且该连接件与腿管之间固接连接。该技术方案中的梯子,梯蹬踏板端部定位支撑于该另增设连接件的定位槽内,使用过程中用户的重力和作用力的合力作用于定位槽底面,连接件受力面积大,从而提高产品安全性和寿命。
再如已公开的中国专利200720008306.7一种梯子及其梯蹬踏板。梯子至少包括两腿管以及一梯蹬踏板,该梯蹬踏板包括一铝梯蹬踏板以及一铁件,该铁件支撑铝梯蹬踏板,该铁件固接两腿管之间。该方案设有铁件用以支撑铝梯蹬踏板,加强梯蹬踏板自身强度。
已知的技术虽然提供了在踏棍的基础上加宽踩踏面的技术方案,但由于梯级踏板构造的问题致使或梯体承力分担不均,致使梯子易损、或梯踏板构造复杂制造成本难以降低。如何使得踩踏部的受力得到很好的分解,使得梯子整体能更好的为踩踏部分担承受力,从而避免梯体局部承力过重,比如梯级与主梯框之间的连接部分受力过大,形成易损部位,消除这些安全隐患是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克服前述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梯级踏板型材及梯子。
本发明的首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梯子,可使梯子的梯级承重力得到有效的分解,从而有效提高梯子的安全性。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用于上述梯子的梯级,以改善梯级与主梯框结合部位的受力情况。
本发明梯子解决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梯子,包括梯框和两个梯框之间配置的梯级,所述梯级由一体成型的梯级踏板型材制成,该梯级由梯踏杆部11和梯踏板部12组成。
所述梯级,其中,梯踏杆部为长度方向任一横截面相同的四边形中空通管,梯踏杆部具有顶部棱边A。
梯踏杆部的第一侧壁11a与梯踏板部水平面成第一预设角度a,该第一预设角度a等于梯级装配在梯框上所成的夹角a’,a’是指梯级的踏板面m与梯框的边框M所成的夹角,梯踏杆部的第二侧壁11b与第一侧壁11a相互垂直。
梯踏杆部的第二侧壁11b与梯踏板部水平面成第二预设角度b。
梯踏板部由第一踏板121和第二踏板122构成。
该梯踏杆部的顶部棱边A与梯踏板部的踩踏面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形成由第一踏板、梯踏杆部的顶部棱边和第二踏板共同构成的梯级的踩踏平面。
第一踏板121与梯踏杆部的第一侧壁11a成第一预设角度a;该第一踏板具有与第一侧壁相连的第一踏板斜面1211和能够与主梯框成固定装配构造的第一踏板支撑侧面1212,所述第一踏板斜面与第一踏板支撑侧面之间设置第一水平踩踏面1210;所述第一踏板支撑侧面1212与第一水平踩踏面1210成第三预设角度c;该第一踏板支撑侧面1212与第一侧壁11a相互平行;该第一踏板斜面1211垂直于第一侧壁11a,该第一踏板斜面与第一侧壁的交汇线g为第一交汇线,该第一交汇线设置于第一侧壁偏上部位置。
第二踏板122与梯踏杆部的第二侧壁11b成第二预设角度b,第二踏板122与第二侧壁11b的交汇线为第二交汇线G设置于第二侧壁的偏下部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金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天津市金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3080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