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玻璃强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28985.7 | 申请日: | 2012-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430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王春平;谌建初;陈振宇;申浩;孙官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南玻显示器件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C17/28 | 分类号: | C03C17/28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邓云鹏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 强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玻璃加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玻璃强化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玻璃加工路线为了要获得高强度的玻璃产品,一般采用先加工再钢化工艺,先切割、磨边,再钢化,即钢化后不再加工。
对于表面已有不耐化学钢化的功能层的玻璃,如果要采取先钢化后再加工的工艺,则需要对玻璃边缘进行2次强化。
传统的玻璃强化方法采用HF蚀刻,对环境污染大,使用起来很危险。
【发明内容】
基于此,针对传统的玻璃强化方法采用HF蚀刻,对环境污染大,使用起来很危险的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对环境污染较低,使用起来危险性较低的玻璃强化方法。
一种玻璃强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待加工的玻璃;
在所述待加工的玻璃的侧面涂覆有机胶,形成有机胶层;
将涂覆有机胶层的玻璃进行高温处理,所述有机胶层转化保护层。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待加工的玻璃为经过钢化处理的玻璃。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待加工的玻璃的表面具有功能膜层。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待加工的玻璃的厚度为0.2mm~3.0mm。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有机胶为硅树脂、UV胶或热固化型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硅树脂甲基三氯硅烷、二甲基二氯硅烷、苯基三氯硅烷、二苯基二氯硅烷和甲基苯基二氯硅烷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有机胶层的厚度为0.001mm~0.1mm。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高温处理的温度为80℃~300℃,时间为0.1h~2h。
这种玻璃强化方法通过在玻璃侧面涂覆有机胶形成有机胶层,接着高温处理有机胶层转化为保护层,保护层可以充分填充玻璃侧面的微裂纹,从而达到提升玻璃的抗弯强度的目的。与传统的采用HF蚀刻的方法相比,这种玻璃强化方法不需要使用HF,对环境污染较低,使用起来危险性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玻璃强化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如图1所示的玻璃强化方法制得的玻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如图1所示的一实施方式的玻璃强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提供待加工的玻璃。
待加工的玻璃可以为表面具有功能层的玻璃。具体的功能层可以为增透膜、防指纹膜等。
待加工的玻璃可以为经过钢化处理的玻璃,也可以为未经过钢化处理的玻璃。
本方法由于其特殊性,可以对已经经过钢化处理的玻璃进行进一步的强化。
相对于一般的玻璃强化方法不能针对超薄玻璃,本方法中待加工的玻璃可以为超薄玻璃。
超薄玻璃的厚度可以为0.2mm~3.0mm。
S20、在S10提供的待加工的玻璃的侧面涂覆有机胶,形成有机胶层。
有机胶可以为硅树脂、UV胶或热固化型胶。
硅树脂,学名聚硅氧烷树脂(Silicone resin),是具有高度交联网状结构的聚有机硅氧烷,兼具有机树脂及无机材料的双重特性,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
硅树脂可以为选自甲基三氯硅烷、二甲基二氯硅烷、苯基三氯硅烷、二苯基二氯硅烷和甲基苯基二氯硅烷中的至少一种。
在玻璃的侧面形成的有机胶层的厚度可以为0.001mm~0.1mm。
S30、将S20得到的涂覆有机胶层的玻璃进行高温处理,有机胶层转化为保护层。
一般而言,高温处理的温度可以为80℃~300℃,时间为0.1h~3h。
保护层可以充分填充玻璃侧面的微裂纹,从而达到提升玻璃的抗弯强度的目的。
特别的,涂覆硅树脂层的玻璃进行高温处理,在高温下硅树脂的其他成分气化,高温处理后硅树脂转化为S-O四面体骨架结构,与玻璃成分类似,这种物质能够充分填充玻璃侧面的微裂纹,从而达到提升玻璃的抗弯强度的目的,抗弯强度可以提升10%~35%。
经过高温处理的玻璃的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基体10和覆盖在基体10侧面的保护层20。
这种玻璃强化方法通过在玻璃侧面涂覆有机胶形成有机胶层,接着高温处理有机胶层转化为保护层,保护层可以充分填充玻璃侧面的微裂纹,从而达到提升玻璃的抗弯强度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南玻显示器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南玻显示器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2898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