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烷烃氧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28400.1 | 申请日: | 2012-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739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夏长久;林民;朱斌;龙立华;彭欣欣;舒兴田;邹飞艳;汝迎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7D309/30 | 分类号: | C07D309/30;C07D313/04;C07C55/14;C07C55/12;C07C59/01;C07C51/31;C07C27/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烷烃 氧化 方法 | ||
1.一种环烷烃氧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氧化反应条件和催化剂存在下,使包括环烷烃、过氧化氢、共沸剂和水在内的反应物料接触,反应物料和产物在反应装置中连续加入和采出,所说的共沸剂与水发生共沸作用,反应条件下形成的共沸物被不断移出并分离,其中的反应物料和共沸剂循环使用,所说的催化剂为钛硅分子筛。
2.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说的钛硅分子筛选自TS-1、TS-2、Ti-BETA、Ti-MCM-22、Ti-MCM-41和Ti-MCM-48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3.按照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所说的TS-1钛硅分子筛具有空心晶粒,空心晶粒的空腔部分的径向长度为2~300纳米,在25℃、P/P0=0.10和吸附时间1小时的条件下测得的苯吸附量为至少70毫克/克,低温氮吸附的吸附等温线和脱附等温线之间存在滞后环。
4.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说的环烷烃为分子结构中含3~18个碳原子的含有一个或者多个环的饱和烃类化合物。
5.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说的环烷烃为环己烷、环戊烷或甲基环己烷。
6.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说的共沸剂为卤代烃、含1~6个碳的醇、含3~5个碳的酯、含2~4碳的酮、含1~4碳的羧酸、含6~9个碳的芳香烃中的一种或多种。
7.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说的共沸剂选自苯、乙酸乙酯、吡啶、正丁醇、异丙醇、乙腈、二氯甲烷、乙醚、甲酸、乙醇、甲酸、四氯化碳和甲苯中的一种或多种。
8.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说的共沸剂与水的质量比为0.1~20∶1。
9.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说的催化剂与环烷烃的质量比为1∶1~100,过氧化氢与环烷烃的摩尔比为1∶100~100∶1。
10.按照权利要求9的方法,其中,所说的催化剂与环烷烃的质量比为1∶2~20,过氧化氢与环烷烃的摩尔比为1∶10~10∶1。
11.按照权利要求10的方法,其中,所说的催化剂与环烷烃的质量比为1∶7~20,过氧化氢与环烷烃的摩尔比为1∶3~3∶1。
12.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说的氧化反应条件包括,反应设置温度至
少为水与共沸剂产生共沸作用的温度。
13.按照权利要求12的方法,其中,所说的氧化反应条件包括,反应设置温度为水与共沸剂产生共沸的温度到150℃。
14.按照权利要求13的方法,其中,所说的氧化反应条件包括,反应设置温度为水与共沸剂产生共沸的温度到95℃。
15.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反应压力为常压~1.0MPa。
16.按照权利要求15的方法,其中,反应压力为常压~0.8MPa。
17.按照权利要求16的方法,其中,反应压力为常压~0.5MPa。
18.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器中环烷烃与共沸剂的摩尔比为1∶1.5~30。
19.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器中环烷烃和共沸剂的摩尔比为1∶8~20。
20.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催化剂的粒度范围为0.05~800μm。
21.按照权利要求20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催化剂的粒度范围为0.06~600μm。
22.按照权利要求2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催化剂的粒度范围为0.5~500μm。
23.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反应时间为0.1~48小时。
24.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反应时间是0.3~24小时。
25.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体系主要由反应器、分相器和冷凝器构成,其中分相器位于反应器的上方,冷凝器位于分相器的上方,共沸蒸汽由分相器中段进入;所说的催化剂、共沸剂在反应器中混合搅拌、升温后加入环烷烃、过氧化氢水溶液,保持体系在反应温度和反应压力下发生氧化反应,水与共沸剂形成共沸现象,共沸形成的蒸汽经分相器进入到冷凝装置,冷凝后分为水相和有机相两相,调节分相器中水相的液面高度,使共沸剂不断回到反应器中,而水相不断分出体系,从而移出反应体系的水,提高过氧化氢浓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2840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移动式夹芯墙水泥发泡浇注装置
- 下一篇:施工升降机附墙架辅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