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管元件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27824.6 | 申请日: | 2012-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205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苏俊林;胡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当代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15/02 | 分类号: | F28D15/02;F28F19/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68 | 代理人: | 王永文;杨宏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管 元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换热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管元件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工业生产中的热管元件的管壳一般由碳钢制成,这种材质的热管元件耐腐蚀性能很差,因此,在强腐蚀性介质存在的条件下,热管元件很快被腐蚀以至于报废,此种情况大大地缩短了热管元件的使用寿命,同时,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和环境污染。而市场上出现的耐酸不锈钢材质在强酸及强氧化剂的条件下,其耐腐蚀性也并不理想,而且,此种材质做成的热管元件成本极高,增加了企业的经济负担。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腐蚀强且成本低的热管元件。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热管元件,包括热管本体,所述热管本体包括热管冷却段和热管加热段,以及设置在热管冷却段和热管加热段之间的连接部,其中,所述热管本体内部设置有一真空腔,所述真空腔内填充有用于热交换的液相介质,所述热管加热段的外壁上设置有聚四氟乙烯涂层。
所述的一种热管元件,其中,所述连接部的外壁上设置有聚四氟乙烯涂层。
所述的一种热管元件,其中,所述热管冷却段的外壁上设置有聚四氟乙烯涂层。
所述的一种热管元件,其中,所述聚四氟乙烯涂层的厚度为0.1~0.6毫米。
所述的一种热管元件,其中,所述热管冷却段上设置有翅片。
所述的一种热管元件,其中,所述热管加热段上设置有翅片。
所述的一种热管元件,其中,所述翅片形状为环形或螺旋形状。
所述的一种热管元件,其中,所述热管本体为碳钢材质的热管本体。
所述的一种热管元件,其中,所述液相介质为制冷剂或二次蒸馏水。
所述的一种热管元件,其中,所述液相介质的体积占真空腔容积的15%~25%。
本发明的热管元件,通过在所述热管本体内部设置有一真空腔,并在所述真空腔内填充用于热交换的液相介质,从而利用液相介质在真空腔内的相变循环,进行实现高效率的热交换,另外在所述热管冷却段或加热段的外壁上设置有聚四氟乙烯涂层克服了强腐蚀物质对热管元件的腐蚀。本发明解决了目前热管元件耐腐蚀性能很差和成本高的问题,大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当前节能减排的形势下,具有经济实用的重大意义,拥有很好的推广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热管元件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热管元件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管元件,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热管元件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包括热管本体1,所述热管本体1包括热管冷却段2、连接部3和热管加热段4,所述连接部3设置在所述热管冷却段2和所述热管加热段4之间。如图2所示,为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本发明的热管元件第一实施例还包括设置在热管本体1内部的真空腔6,所述真空腔内还填充有用于热交换的液相介质7,所述真空腔连通热管冷却段和热管加热段。以及设置在所述热管加热段4外壁的聚四氟乙烯涂层8。所述热管本体具体为碳钢材质或不锈钢材质,所述液相介质7可为制冷剂或二次蒸馏水,为了避免所述液相介质7与热管本体1发生相溶的问题,所述液相介质7优选还包括缓蚀剂。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热管元件在使用时,通过连接部3将热管本体1的热管冷却段2和热管加热段4分别设置在冷通道N和热通道M中,所述冷通道N可为水管通道,所述热管冷却段2设置在冷通道N中的吸热介质S中,所述吸热介质S具体可为水,所述热通道M可为烟管通道,所述热管加热段4设置在放热介质T流通接触的位置中,放热介质T具体可为工厂排放的高温热烟气。本发明的具体工作原理是通过热管加热段4吸收放热介质T的热量,将吸收的热量传递到真空腔内的液相介质7,液相介质7吸热后发生蒸发相变,成为气相介质,流动到所述热管冷却段2,所述气相介质接触热管冷却段2后,遇冷又发生冷凝相变,从热管冷却段2回到热管加热段4,同时通过热管冷却段2将热量传递到外部的吸热介质S。如此反复循环,将工厂热工设备排放的高温热烟气的余热回收到可再利用的吸热介质S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当代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长春当代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278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平板式刮刀下卸料离心机
- 下一篇:抗菌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