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滚筒式红茶自动发酵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27466.9 | 申请日: | 2012-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307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江用文;叶阳;周仁桂;钱园凤;周小芬;王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23F3/08 | 分类号: | A23F3/08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2 | 代理人: | 金祺 |
地址: | 31000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滚筒 红茶 自动 发酵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涉及茶叶加工机械,尤其涉及红茶制作过程中的茶叶发酵设备。
技术背景
发酵是形成红茶质量的关键工序,发酵时间一般在45分钟至90分钟之间,发酵湿度在90%以上。传统使用的发酵方式是通过置于发酵筐、木桶内或洁净地面堆放等,主要采用自然通风和人工雾化水的加湿方式进行。
传统的发酵方式存在以下不足:第一、发酵叶堆放静置不动,往往使表面茶叶得不到充分发酵,影响茶叶发酵的均匀性;第二、自然发酵方式,温度和湿度得不到很好的控制;第三、人工雾化水的加湿方式,存在发酵叶加湿不均匀和湿度难以控制的弊端;第四、自然堆放发酵,使得发酵叶受环境影响太大,发酵叶所需要的温湿度很难得到控制,从而影响发酵叶的质量,不能很好的满足生产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发酵参数稳定可调、发酵效果均匀、品质稳定的红茶自动发酵设备。
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本发明是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滚筒式红茶自动发酵设备,包括滚筒;所述滚筒是横置的空心筒状结构,滚筒上设有温湿度检测仪;该自动发酵设备还包括主传动机构、温湿度控制系统和PLC可编程控制系统,其中:主传动机构包括电机、驱动机构、两个主动托轮、两个被动托轮;所述滚筒横向安设于两个主动托轮和两个被动托轮之上,主动托轮和被动托轮分别设于滚筒两端;电机通过驱动机构驱动两个主动托轮同向转动;温湿度控制系统包括风机、加湿器和加热器,风机经管道分别连接至加湿器和加热器,波加湿器和加热器的出口经管道接至滚筒内;所述温湿度检测仪、风机、加湿器、加热器和主传动机构的电机分别通过信号线接至PLC可编程控制系统。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加湿器是超声波加湿器。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滚筒外壁设滚轮,滚筒通过滚轮安设于两个主动托轮和两个被动托轮之上。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滚筒内设置导叶板和横向贯穿滚筒的排风管,排风管的壁上密布排风孔。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驱动机构是大皮带轮,大皮带轮通过皮带分别连接至电机和两个主动托轮。
作为一种改进,还包括与滚筒连通的螺旋进料机构;螺旋进料机构的主体是一空腔,其上部设进料口;螺旋进料机构内部装配有一个横向的风道,风道上装有导叶板,一个电机通过链轮接于风道并带动其转动。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接于风道的电机通过信号线接至PLC可编程控制系统。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滚筒安装于机架上。
作为一种改进,还包括与滚筒连通的出料机构;出料机构包括电机、气缸和底座;所述气缸和电机相连接,电机设置于底座上,底座与机架通过一个铰接相连。
本发明中:
主传动机构带动滚筒发酵室缓慢转动,贯穿发酵的整个过程,从而有效保证发酵叶的均匀性。温湿度检测仪可以随时检测出滚筒发酵室内的湿度。温湿度控制系统可实现经管道输出的空气是增湿加热的。螺旋进料机构、湿度控制系统和滚筒相连,完成了供湿热风和原料一并进入滚筒的功效。所述出料机构铰接在机架上,在出料过程中,起动电机,随气缸的伸长,底座随机架转动,使滚筒倾斜完成出料过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整个发酵过程可以通过PLC可编程控制系统实现自动控制,在整个进料发酵过程中通过温湿度检测仪监控,使发酵叶在设定温度和湿度中发酵设定的时间,使发酵叶充分得得到均匀发酵,从而保证稳定可靠的发酵质量。同时,各电机运行也均可根据预置的程序实现自动运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主视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左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运动结构图。
图5是本发明的滚筒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螺旋进料器主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螺旋进料器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本发明中的滚筒式红茶自动发酵设备主要包括:主传动机构1、滚筒2、温湿度控制系统3、机架4、螺旋进料机构5、出料机构6、温湿度检测仪7和PLC可编程控制系统8构成。
所述主传动机构1包括:电机101、大皮带轮102、主动托轮103、被动托轮104构成。滚筒2横向安设于两个主动托轮103和两个被动托轮104之上,主动托轮103和被动托轮104分别设于滚筒2两端;电机101通过大皮带轮102驱动两个主动托轮103同向转动,进而带动滚动滚筒2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2746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升降机传动装置与吊笼的连接结构
- 下一篇:纯化GLA结构域凝血蛋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