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核电站事故后堆外熔融物滞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27011.7 | 申请日: | 2012-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7772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郑明光;叶成;顾国兴;徐潜;窦一康;李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G21C9/016 | 分类号: | G21C9/016;G21C15/18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中心11007 | 代理人: | 高尚梅,高爽 |
地址: | 20023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核电站 事故 型堆外 熔融 滞留 装置 | ||
1.一种核电站事故后堆外熔融物滞留装置,包括四周闭合的内墙、固定于内墙内侧的底部开口的蒸汽通道壁、置于蒸汽通道壁之内的压力容器,所述压力容器与蒸汽通道壁之间形成蒸汽上升通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围于内墙之外的位于底板之上的四周闭合的外墙、固定于内墙底部的堆芯熔融物滞留装置、以及与所述堆芯熔融物滞留装置底部紧密接触的固定于外墙的堆芯熔融物冷却装置;所述内墙与外墙之间形成冷却剂下降通道,所述内墙与堆芯熔融物滞留装置之间设有冷却剂通道;所述堆芯熔融物滞留装置上表面位于压力容器正下方的位置上设有堆芯熔融物滞留凹槽,所述堆芯熔融物滞留装置下表面为平面;所述堆芯熔融物滞留装置由无机非金属耐火材料构成;
所述堆芯熔融物冷却装置包括依次接触的若干层热管,每层热管包括若干条纵横交错的热管;每条热管的端部的密封插入到外墙之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电站事故后堆外熔融物滞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非金属耐火材料为酸性耐火材料、中性耐火材料、碱性耐火材料、或高温复合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核电站事故后堆外熔融物滞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酸性耐火材料为氧化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核电站事故后堆外熔融物滞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性耐火材料为氧化铝、氧化铬或石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核电站事故后堆外熔融物滞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性耐火材料为氧化镁、氧化钙、氧化镧、氧化铍或氧化锆。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核电站事故后堆外熔融物滞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复合材料为金属陶瓷或纤维增强陶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电站事故后堆外熔融物滞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堆芯熔融物冷却装置包括依次接触的若干层热电转换装置,所述每层热电转换装置包括若干条纵横交错的热电转换装置;所述每条热电转换装置的端部的密封插入到外墙之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核电站事故后堆外熔融物滞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或热电转换装置的层数为1~5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电站事故后堆外熔融物滞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堆芯熔融物滞留凹槽的直径为4m~8m,深度为1.8m~4m,所述堆芯熔融物滞留凹槽底部距离所述堆芯熔融物滞留装置底部的厚度为0.5m~2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未经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2701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