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无功电能的新型LED节能指示灯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26937.4 | 申请日: | 2012-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797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许立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立江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72761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无功 电能 新型 led 节能 指示灯 | ||
技术领域
本利用无功电能的新型LED节能指示灯适用于交流电压380V、220V的电气系统配电装置、控制设备的电源及控制信号指示。
背景技术
电气系统的各种指示灯,是所有配电装置和用电设施控制系统不可缺少的辅助设施。是所有供配电设备、电气控制设备、用电设备等必有的元器件。它作用于电源指示、线路或设备工作状态指示、供用电设备故障现象指示、工作设施的工艺位置指示等等。指示灯是所有电气设施中体现其电气系统工作状态于外部让有关人员感知的信号显示。
指示灯的光源由过去的小型白炽灯泡(有功热能效应)、充有惰性气体的氖灯泡等经过了几代的技术改进,现在基本上是由能耗最小的LED发光管取代。指示灯的发光元件由小型白炽灯泡过度到LED发光管取而代之,不仅解决了白炽灯泡、氖灯泡由于其自身的电热效应引起的寿命短、故障率高等问题以外,还大大的降低的指示灯发光元件的电能消耗,起到了节能降耗的作用。虽然一个小小的指示灯耗电量及其微小,但是全社会来说就是一个很可观的数字。
发明内容
本利用无功电能的新型LED节能指示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利用电容电流超前电压90°电气角度的电气物理特性,和电容器充放电可以为配电系统进行无功补偿的功能作用,使指示灯工作时不再消耗电网上的有功电能,而是利用电网上的变压器、电动机等电感设备产生的无功电能使指示灯发光元件工作,实现LED指示灯完全的利用无功电能的节电工作模式。
所述利用无功电能的新型LED节能指示灯,简称:新型LED 节能指示灯,有二极管(1)、发光二极管(2)、二极管(3)、发光二极管(4)、电容器(5)、电阻(6)连接组成。发光二极管(2)、发光二极管(4)为发光元件。上述元件分为A、B、C、D、E、F、G、H八种连接方式都能够达到指示灯功能和和利用无功电能的节能作用。
所述新型LED节能指示灯A种,其特征是:二极管(1)的正极和二极管(3)的负极连接并为电源输入端,二极管(1)的负极和发光二极管(2)的正极连接,二极管(3)的正极和发光二极管(4)的负极连接,发光二极管(2)的负极与发光二极管(4)的正极、与电容器(5)的一端连接,电容器(5)的另一端与电阻(6)的一端连接,电阻(6)的另一端为电源的另一输入端。
所述新型LED节能指示灯B种,其特征是:电容器(5)的一端为电源输入端,电容器(5)的另一端与电阻(6)的一端连接,电阻(6)的另一端与二极管(1)的正极、二极管(3)的负极连接,二极管(1)的负极和发光二极管(2)的正极连接,二极管(3)的正极和发光二极管(4)的负极连接,发光二极管(2)的负极与发光二极管(4)的正极连接并为电源的另一输入端。
所述新型LED 节能指示灯C种,其特征是:电容器(5)的一端为电源输入端,电容器(5)的另一端与二极管(1)的正极、二极管(3)的负极连接,二极管(1)的负极和发光二极管(2)的正极连接,二极管(3)的正极和发光二极管(4)的负极连接,发光二极管(2)的负极与发光二极管(4)的正极、电阻(6)的一端连接,电阻(6)的另一端为电源的另一输入端。
所述新型LED节能指示灯D种,其特征是:电阻(6)的一端为电源输入端,电阻(6)的另一端与二极管(1)的正极、二极管(3)的负极连接,二极管(1)的负极和发光二极管(2)的正极连接,二极管(3)的正极和发光二极管(4)的负极连接,发光二极管(2)的负极与发光二极管(4)的正极、电容器(5)一端连接,电容器(5)的另一端为电源的另一输入端。
所述新型LED节能指示灯E种,其特征是:发光二极管(2)的正极与发光二极管(4)的负极连接并为电源输入端,发光二极管(2)的负极和二极管(1)的正极连接,发光二极管(4)的正极与二极管(3)的负极连接,二极管(1)的负极和二极管(3)的正极与电容器(5)的一端连接,电容器(5)的另一端与电阻(6)的一端连接,电阻(6)的另一端为电源的另一输入端。
所述新型LED节能指示灯F种,其特征是:电容器(5)的一端为电源输入端,电容器(5)的另一端与电阻(6)的一端连接,电阻(6)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2)的正极、发光二极管(4)的负极连接,发光二极管(2)的负极和二极管(1)的正极连接,发光二极管(4)的正极和二极管(3)的负极连接,二极管(1)的负极与二极管(3)的正极连接并为电源的另一输入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立江,未经许立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2693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