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上下合身内膜袋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26444.0 | 申请日: | 2012-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426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吴斌;吴道元;陈翠珠;江海明;杨燕;王丽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商隆产业用纺织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88/18 | 分类号: | B65D88/18;B65D90/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张利强 |
地址: | 21302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上下 合身 内膜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集装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上下合身内膜袋。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生产使用的集装袋一般具有内袋与外袋的双层结构,可以提高袋体的承载能力,减少了物料的泄漏和浪费。
一般情况下,内袋与外袋之间分开设置,两者的连接不紧密,容易产生间隙。这样物料装载进入袋体后,很容易泄漏,造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上下合身内膜袋,顶幅和底幅均与外袋之间合身设置,能够保证内外袋之间的紧密贴合连接,避免了物料的泄漏和浪费源。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上下合身内膜袋,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袋本体,内袋本体包括顶幅、侧挡和底幅,顶幅正上方垂直设置有进料管道,底幅正下方垂直设置有排料管道,顶幅与外袋之间合身设置,底幅与外袋之间合身设置。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侧挡边骨两侧的袋体上横向连接有胶带,胶带设置有四条或八条。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侧挡与外袋之间通过胶带固定连接。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胶带连接在侧挡边骨的上方。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胶带连接在侧挡边骨的下方。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胶带为基布胶带或纤维胶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上下合身内膜袋顶幅和底幅均与外袋之间合身设置,保证了内外袋之间的紧密贴合连接,避免了物料的泄漏和浪费,使用范围广泛,市场竞争力强,能够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减少生产投入,优化生产资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上下合身内膜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上下合身内膜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上下合身内膜袋侧挡无胶带连接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内袋本体,2、顶幅,3、侧挡,4、底幅,5、进料管道,6、排料管道,7、胶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发明实施例包括:
一种上下合身内膜袋,包括:内袋本体1,内袋本体1包括顶幅2、侧挡3和底幅4。其中,顶幅2正上方垂直设置有进料管道5,底幅3正下方垂直设置有排料管道6。
本发明中,顶幅2与外袋之间合身设置,底幅4与外袋之间合身设置,保证了内外袋之间的紧密贴合连接,避免了物料的泄漏和浪费。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所述顶幅2与外袋之间合身设置,底幅4与外袋之间合身设置,侧挡3通过胶带7与外袋固定连接。具体地,胶带7横向连接在侧挡3边骨上方或下方两侧的袋体上,胶带7设置有四条。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所述顶幅2与外袋之间合身设置,底幅4与外袋之间合身设置,侧挡3通过胶带7与外袋固定连接。具体地,胶带7横向连接在侧挡3边骨上方和下方两侧的袋体上,胶带7设置有八条。
实施例三
如图3所示,所述内袋通过顶幅2和底幅4与外袋之间合身连接,侧挡3直接与外袋连接。侧挡3上没有使用胶带7连接,减少了胶带7的使用,节约了生产材料,简化了生产工艺,减少了成本。
本发明中,胶带7的设置以及设置数量是根据实际的生产要求或客户需求来确定的,这样不仅可以扩大使用范围,提高市场竞争力,还能够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减少生产投入,优化生产资源。
本发明采用的胶带7为基布胶带或纤维胶带,基布胶带的抗拉伸能力好,强度高,粘结性能优异,能够有效地把内袋与外袋连接在一起;纤维胶带有良好的抗磨防潮性能,能够保证物料的质量。实际生产使用过程中,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选择,扩大了使用范围。
本发明的上下合身内膜袋的有益效果是:
顶幅2和底幅4均与外袋之间合身设置,保证了内外袋之间的紧密贴合连接,避免了物料的泄漏和浪费,使用范围广泛,市场竞争力强,能够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减少生产投入,优化生产资源。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商隆产业用纺织品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商隆产业用纺织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264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