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机物垃圾的发酵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25840.1 | 申请日: | 2012-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274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8 |
发明(设计)人: | 章新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章新福 |
主分类号: | C05F9/02 | 分类号: | C05F9/02 |
代理公司: | 杭州裕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1 | 代理人: | 冉国政 |
地址: | 310005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机物 垃圾 发酵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物垃圾的净化处理装置,尤其是一种适合家庭、餐馆、宾馆等场合使用的净化处理有机生活垃圾的发酵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据报道,中国约有2/3的城市陷入垃圾围城的困境。中国仅“城市垃圾”的年产量就近1.5亿吨,这些城市垃圾绝大部分是露天堆放。它不仅影响城市景观,同时污染了与我们生命至关重要的大气、水和土壤,对城镇居民的健康构成威胁,垃圾已成为城市发展中的棘手问题。垃圾不仅造成公害,更是资源的巨大浪费。每年年产1.5亿吨的城市垃圾中,被丢弃的“可再生资源”价值高达250亿元!
我国目前各方面建设都需要资金,环境保护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的状况难以立即改变。面对巨量的被丢弃的“可再生资源”,我们既不能完全照搬西方发达国家,全部靠高投资来消纳,又不能置之不理,任其泛滥成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机物垃圾的发酵处理装置,适合家庭、餐馆、宾馆等场合使用,能够将有机物垃圾净化处理成可供植物使用的肥料,处理后的所述肥料,便于存储且没有异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种有机物垃圾的发酵处理装置,包括具有进料口的发酵处理室,设置于所述发酵处理室下面且与该发酵处理室的出料口连通的烘干存储室,所述发酵处理室包括多根水平并排设置的直的圆管道,每根所述圆管道内均设有由马达驱动的搅拌螺杆,并排的所述圆管道通过相邻端部的串联构成一条曲连贯通的发酵处理管腔,所述发酵处理管腔的始端与所述进料口连通、末端与所述出料口连通,有机物垃圾与发酵菌通过进料口从发酵处理管腔的始端进入,在发酵处理管腔中有机物垃圾与发酵菌经过各搅拌螺杆的搅动充分发酵,且由各搅拌螺杆经过设定的时间推送至发酵处理管腔的末端,再由出料口进入所述烘干存储室,处于烘干存储室的经过发酵的有机物垃圾通过设置于该烘干存储室上部的烘干加热部件烘干其水分。
一种有机物垃圾的发酵处理装置,包括具有进料口的发酵处理室,设置于所述发酵处理室下面且与该发酵处理室的出料口连通的烘干存储室,所述发酵处理室有上、下两层,每层发酵处理室包括多根水平并排设置的直的圆管道,每根所述圆管道内均设有由马达驱动的搅拌螺杆,并排的所述圆管道通过相邻端部的串联构成一条曲连贯通的发酵处理管腔,所述上层发酵处理管腔的始端与所述进料口连通、末端与下层发酵处理管腔始端连通,下层发酵处理管腔末端与所述出料口连通,有机物垃圾与发酵菌通过进料口从上层发酵处理管腔的始端进入,在发酵处理腔室中有机物垃圾与发酵菌经过各搅拌螺杆的搅动充分发酵,且由各搅拌螺杆经过设定的时间推送至出料口,最后进入所述烘干存储室,处于烘干存储室的经过发酵的有机物垃圾通过设置于该烘干存储室上部的烘干加热部件烘干其水分。
在所述上、下层发酵处理管腔之间设有至少一条竖直圆管道,在所述竖直圆管道内设有由小马达驱动的提升螺杆,用于将下层发酵处理管腔内的经过发酵的有机物垃圾提升到上层发酵处理管腔。
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根水平并排设置的直的圆管道内均设有由马达驱动的搅拌螺杆,并排的所述圆管道通过相邻端部的串联构成一条曲连贯通的发酵处理管腔,所述发酵处理管腔的始端与所述进料口连通、末端与所述出料口连通,有机物垃圾与发酵菌通过进料口从发酵处理管腔)的始端进入,在发酵处理管腔中有机物垃圾与发酵菌经过各搅拌螺杆的搅动充分发酵,且由各搅拌螺杆经过设定的时间推送至发酵处理管腔的末端,再由出料口进入所述烘干存储室,处于烘干存储室的经过发酵的有机物垃圾通过设置于该烘干存储室上部的烘干加热部件烘干其水分,这种结构,可以通过搅拌螺杆的直接搅拌并结合发酵菌的发酵,将有机物垃圾净化处理成可供植物使用的肥料,结构紧凑,适合家庭、餐馆、宾馆等场合使用,发酵、烘干后的有机物垃圾,便于存储、没有异味且可以作为植物的肥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章新福,未经章新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258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