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化料桶水冷却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210125742.8 | 申请日: | 2012-04-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190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 发明(设计)人: | 邓建军;贝嘉林;姜勇强;许一辉;仇振华;管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牡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6B23/20 | 分类号: | D06B23/20 |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江海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14 | 代理人: | 孙晓晖 |
| 地址: | 213028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化料桶 水冷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印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化料桶水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靛蓝本身不具有染色性,因此在进行靛蓝染色时通常是将其与烧碱、保险粉等助剂加入到化料桶中,使靛蓝预还原成具有染色性的靛蓝隐色体,然后再供给染色机使用。
染液的温度通常与环境温度一致,冬天时可低至15℃左右,而夏天时又可高达40℃左右。由于保险粉在30℃以上就会加速分解,不仅造成浪费,而且还增加污水负担。保险粉分解后,将会加剧染液中硫酸钠的浓度,使得染液中的盐分增加,进而影响上染,加剧表面上色,影响染液对纱线的渗透。另外,由于保险粉分解是放热反应,这样又会进一步使得染液温度升高,形成恶性循环。
而对于靛蓝染液,如果染液中没有保险粉的话,靛蓝隐色体又会氧化成靛蓝,从而不具有染色性。
因此,需要对化料桶的温度进行控制。如果温度能够保持10℃左右,保险粉的分解与消耗将会极大的降低,一天可能仅仅消耗几克/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控制化料桶中染液温度、进而保证染液染色性的化料桶水冷却系统。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化料桶水冷却系统,包括水冷机组、冷却塔以及化料桶组;所述水冷机组上设有第一出水口、第一进水口、第二出水口以及第二进水口;所述冷却塔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冷却塔的进水口通过管路与所述水冷机组的第二出水口连接,所述冷却塔的出水口通过管路与所述水冷机组的第二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第一进水口之间设有循环管路;所述循环管路上设有差压旁通阀;所述化料桶组由若干化料桶组成,每个化料桶上均设有冷却水进口和冷却水出口;每个化料桶的冷却水进口均通过进水管路与所述循环管路上位于所述第一出水口和所述差压旁通阀之间的第一循环管路连接;每个化料桶的冷却水出口均通过出水管路与所述循环管路上位于所述差压旁通阀和所述第一进水口之间的第二循环管路连接。
该化料桶水冷却系统还包括膨胀水箱;所述膨胀水箱上设有补给水进口和补给水出口;所述补给水出口通过膨胀管与所述循环管路上位于所述差压旁通阀和所述第一进水口之间的第二循环管路连接。
每个化料桶均包括桶体和保温层,所述冷却水进口和所述冷却水出口均设置在所述桶体上,所述桶体与所述保温层之间形成一环形空腔,所述环形空腔中设有若干隔板,所述若干隔板设置成自下而上的迷宫式通道。
本发明具有的积极效果:(1)本发明的化料桶水冷却系统可以对化料桶中的染液进行冷却,从而避免了保险粉的加速分解,保证染液的染色性。(2)本发明的化料桶水冷却系统中的化料桶采用迷宫式通道的结构可以保证冷却的均匀性,进一步避免了位于死角处的保险粉的分解。(3)本发明的化料桶水冷却系统中设有与大气相通的膨胀水箱,这样不仅可以存放管路中热胀冷缩的水,而且可以降低管路中的水压,防止化料桶鼓胀。(4)本发明的化料桶水冷却系统在冷却水循环管路上设有差压旁通阀,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化料桶不会因为高压而鼓胀,另一方面可以保证化料桶的气动切断阀关闭时,使水断流,从而使水冷机组停机,对水冷机组起到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化料桶水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化料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见图1,本实施例的化料桶水冷却系统包括水冷机组1、冷却塔2、化料桶组、膨胀水箱4。
水冷机组1上设有第一出水口1-1、第一进水口1-2、第二出水口1-3以及第二进水口1-4。
冷却塔2上设有进水口2-1和出水口2-2。
化料桶组由若干化料桶3组成,每个化料桶3均包括桶体31和保温层32,桶体31上设有冷却水进口3-1和冷却水出口3-2。桶体31与保温层32之间形成一环形空腔33,环形空腔33中设有若干隔板34,若干隔板34设置成自下而上的迷宫式通道(见图2)。
膨胀水箱4上设有补给水进口4-1和补给水出口4-2。
水冷机组1第一出水口1-1与第一进水口1-2之间设有循环管路5,循环管路5上设有差压旁通阀6,从而将循环管路5分为第一出水口1-1和差压旁通阀6之间的第一循环管路51以及差压旁通阀6和第一进水口1-2之间的第二循环管路52。第一循环管路51上靠近第一出水口1-1处设有第一流量开关11,第二循环管路52上靠近第一进水口1-2处设有第一水泵12、第一阀门13以及第一过滤器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牡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黑牡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2574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