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治疗儿童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中药、制备方法及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25597.3 | 申请日: | 2012-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10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杨雪;朱崇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雪 |
主分类号: | A61K36/8994 | 分类号: | A61K36/8994;A61K36/9066;A61P27/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6000 山东省临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治疗 儿童 慢性 分泌 中耳炎 中药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药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儿童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中药。
背景技术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简称SOM)是耳科门诊常见病,是以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疾病,又名非化脓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渗出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黏液性中耳炎、胶耳等,其病理改变为:中耳黏膜水肿,毛细血管增多、通透性增加,血清渗出,鼓室出现积液。
国外健康普查报道,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率在10%以上。成人及儿童均可发病,但以儿童多见,也是儿童最常见的致聋原因,持久的分泌性中耳炎常导致听力损害,语言发育迟缓及增加中耳炎急性发作的危险,有关资料亦表明,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占学龄儿童体格检查人数的10%,占儿童耳鼻咽喉科疾病患病数的3.6%。
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与细菌和病毒感染因素有关。细菌感染可能的机制是:①细菌产生的毒素,尤其是内毒素能引起中耳黏膜结缔组织增厚,细胞密度增大,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腺体和杯状细胞分泌增加,破坏正常的黏膜转运系统,导致中耳积液的蓄积,进而分泌性中耳炎迁延不愈。病毒感染可能机制是:病毒侵入中耳腔后,在中耳黏膜上皮细胞内增殖,中断细胞物质代谢所需的大分子合成,破坏细胞内正常的能量代谢从而降低纤毛的转运功能,损伤溶酶体膜,使大量溶酶体释放,造成细胞自溶,同时,病毒包膜与细胞相互作用,使细胞膜上出现新的抗原决定簇,激发机体免疫反应而发生免疫病理损害,使咽鼓管黏膜肿胀,咽鼓管功能障碍,中耳负压形成,导致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病程长达8周以上者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是因急性期未得到及时与恰当的治疗,或由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反复发作、迁延、转化而来。
分泌性中耳炎在急性期治疗效果要明显高于慢性期治疗效果,如果能早期发现,及时治疗,绝大多数患者的急性分泌性中耳炎能够彻底治愈,如果失治误治,迁延日久,转化成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将严重影响治疗效果,遗留不可治愈的并发症。
儿童因缺乏主诉,家长发现其反应迟钝时才就诊,大多会错过最佳的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时机,患有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儿童会遗留永久的听力减退,或更严重的病变。
西医治疗本病有一定疗效,临床上多以采用抗生素、鼓室内注药、鼻腔滴药等治疗,但这些治疗不够理想,而且长期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会引发一定的不良反应;鼓膜置管可引起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继发性胆脂瘤、水久性鼓膜穿孔、鼓室硬化等并发症,且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咽鼓管功能不良的问题。美国儿童医学会、家庭医师学会和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发表的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和处理指南不主张长期使用抗生素治疗,鼓膜充血也不应该作为抗生素应用的指证,不必要的抗生素及不正确的使用会进一步加重多重耐药菌的存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儿童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中药,其可以克服西药所带来的副作用,避免引起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继发性胆脂瘤及永久性鼓膜穿孔鼓室硬化,提高疗效,缩短治疗时间,对儿童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具有良好的疗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儿童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中药组合物,其包括:苦参、秦艽、连翘、积雪草、蒺藜、翻白草、浮萍、白术、石菖蒲、薏苡仁、菟丝子、陈皮、虎杖、余甘子、辛夷、香附、鸡内金和桔梗。
其中,所述中药组合物中的各组分的重量份数比为:
苦参40~50重量份、秦艽20~30重量份、连翘80~90重量份、积雪草20~30重量份、蒺藜10~20重量份、翻白草20~30重量份、浮萍10~20重量份、白术15~25重量份、石菖蒲10~20重量份、薏苡仁20~30重量份、菟丝子15~25重量份、陈皮10~20重量份、虎杖40~50重量份、余甘子25~35重量份、辛夷10~20重量份、香附10~20重量份、鸡内金10~20重量份和桔梗10~20重量份。
其中,所述中药组合物中的各组分的重量份数比进一步优选为:
苦参45~50重量份、秦艽25~30重量份、连翘85~90重量份、积雪草25~30重量份、蒺藜15~20重量份、翻白草25~30重量份、浮萍15~20重量份、白术20~25重量份、石菖蒲15~20重量份、薏苡仁25~30重量份、菟丝子20~25重量份、陈皮15~20重量份、虎杖45~50重量份、余甘子30~35重量份、辛夷15~20重量份、香附15~20重量份、鸡内金15~20重量份和桔梗15~20重量份。
其中,所述中药组合物中的各组分的重量份数比更进一步优选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雪,未经杨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255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铸造成型的座椅支架
- 下一篇:一种伊潘立酮原料药及其中间体的质量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