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用途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125434.5 申请日: 2012-04-26
公开(公告)号: CN103372063A 公开(公告)日: 2013-10-30
发明(设计)人: 赵瑞华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主分类号: A61K36/71 分类号: A61K36/71;A61K36/9066;A61P15/00
代理公司: 北京正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7 代理人: 张文祎
地址: 100053 北京市宣武***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用于 治疗 盆腔炎 性疾病 后遗症 中药 组合 及其 用途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药物组合物,尤其是一种以中药为原料制成的药物组合物,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盆腔炎性疾病(pelvic inflammat ory disease,PID)指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主要有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等。既往将盆腔炎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临床上以慢性盆腔炎(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CPID)最为常见。但目前认为慢性盆腔炎的术语并不恰当,很多研究者已将其称为“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equelae of PID)”,即盆腔炎性疾病的遗留病变。

该病主要改变为组织破坏、广泛粘连、增生及瘢痕形成,可导致不孕、输卵管妊娠、慢性盆腔痛,其临床表现以反复下腹部坠胀疼痛、腰骶酸痛、白带增多等为主,常伴有低热起伏、易疲劳、月经不调、盆腔包块等症状。西医学认为其为急性盆腔炎后的无菌性炎症,表现为血液流变学、免疫学、病理学等异常改变。中医古籍无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或慢性盆腔炎之名,根据其临床特点,认为是妇人经期、产后血室正开,余血未尽,易为六淫、七情、饮食、劳倦及房劳所伤,影响冲任气血以成瘀为患,可散见于“热入血室”、“带下病”、“经病疼痛”、“妇人腹痛”、“癥瘕”、“不孕”等病症中。

妇女的盆腔炎性疾病是常见病、多发病,且病程长、病情缠绵、复发率高。已有调查显示,妇科常见病中盆腔炎性疾病患病率为11.85%,位列第三,仅次于宫颈炎和阴道炎。该病可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增加家庭及社会经济负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中药组合物,用于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本发明所提供的中药组合物是由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丹参15-40份、赤芍15-40份、桂枝10-30份。

优选后的原料药配比为:丹参25-30份、赤芍25-30份、桂枝15-25份。

具体应用的两种配比为:(1)丹参25份、赤芍25份、桂枝15份;(2)丹参30份、赤芍30份、桂枝20份。

方中丹参苦,微寒,活血通经,化瘀止痛为君,赤芍苦,微寒,活血化瘀止痛为臣,桂枝温经活血止痛,助丹参、赤芍化瘀止痛,又防丹参、赤芍苦寒伤阳而凝滞,为佐使。全方共凑活血化瘀、通经止痛之功效,可用于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炎)所致下腹或腰骶部坠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月经前后加重;可继发痛经、不孕症、带下病、月经不调等。

上述中药组合物可以根据中药的传统用法,以水煎煮后得汤剂口服,也可以用保留灌肠的方法给药,均可以发挥药效。在生产上,也可根据各原料药的性质,经过适宜的提取精制技术,将全方加工成各种口服制剂,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等,也可制成外用制剂,如洗液、凝胶、栓剂等,均能发挥相应的效果。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为增强疗效,发明人对原配方进行了改进,增加了15-40重量份的莪术,即该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配比为:丹参15-40份、赤芍15-40份、莪术15-40份、桂枝10-30份。

优选后的原料药配比为:丹参25-30份、赤芍25-30份、莪术15-25份、桂枝15-25份。

具体应用的两种配比为:(1)丹参25份、赤芍25份、莪术25份、桂枝15份;(2)丹参30份、赤芍30份、莪术20份、桂枝20份。

该方中增加一味莪术,该药辛、苦、温,活血行气止痛,可增加丹参、赤芍活血化瘀止痛之力,与赤芍共为佐使之药;同时莪术具有抗炎抑菌的作用,更加适合外用。

有益效果

实验例1:盆炎康方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药效学实验

1 试验材料

1.1 药物:

盆炎康1号:取丹参25g、赤芍25g、桂枝15g,加10倍量水煎煮1小时,过滤,取滤液,浓缩成清膏;

盆炎康2号:取丹参25g、赤芍25g、莪术25g、桂枝15g,同法制成清膏。

其余妇科千金片、戊巴比妥钠、苯酚、黄蓍树胶、甘油、甲醛均为市售,使用时根据需要配制。

1.2 动物:清洁级大鼠,雌性,体重180~220g,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动物室提供。

2 方法与结果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未经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2543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