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现空中圈存的方法及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25417.1 | 申请日: | 2012-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84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赵靖华;陈大财;李勇;王小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银达润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20/32 | 分类号: | G06Q20/32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泽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9 | 代理人: | 苏培华 |
地址: | 100044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空中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及金融电子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实现空中圈存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智能卡射频识别(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俗称‘电子标签’)技术的发展,使用手机智能卡实现非接触式应用的技术陆续为广大用户所接受,基于RFID的移动支付业务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利用手机等无线终端所提供的数据通道与后台系统交互技术,可以实现让用户随时随地完成钱包充值、消费记录查询等手机钱包的管理功能,给消费者提供远远超出传统IC卡的用户体验,这就是业内关注的空中圈存技术。
空中圈存是指用户通过操作手机STK菜单或者手机客户端,使用OTA或者承载无关协议(BIP,bearer independent protoco1)等无线方式与后台支付系统进行通信,完成对手机智能卡内钱包的充值、查询、消费等功能。空中圈存是移动支付业务区别于传统公交、银行、校企等IC卡应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差异,它所提供的这种随时随地进行钱包管理的能力,对于应用方提高服务水平、降低服务成本、提升用户体验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大大丰富移动支付业务的功能。
空中圈存是一项非常新的技术,技术的成熟度还有待提高,目前在国内外的正式应用还不多,现有技术中空中圈存业务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
由于BIP(Bearer Independent Protocol,承载无关协议)技术尚未成熟,因此目前空中圈存业务主要通过OTA(即数据短信)的方式实现,其网络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手机终端/SIM卡:手机终端需支持数据短信。SIM卡中预置了移动支付应用方的手机钱包,并且支持空中圈存功能。
(2)短信网关:提供空中圈存业务的短信通道,负责转发上下行短信。
(3)移动支付应用方平台:移动支付应用方是指公交、银行及其他使用空中圈存业务的第三方系统。为实现短信的收发,移动应用方平台需作为短信SP连接到短信网关,负责完成以下功能:
·负责数据短信的接收、发送以及加解密处理;
·负责验证业务请求的有效性,根据业务类型进行相应的业务处理,并将处理结果返回到卡端;
·负责与支付平台进行交互完成圈存扣款等相关工作;
·负责完成空中圈存业务的事务保证。
(4)支付平台:支付平台负责管理用户的支付账户,完成账户绑定、账户支付、平账及清/结算等功能。支付平台可能由银行或其他第三方支付平台提供,不同的应用方可能使用不同的支付平台。
由于空中圈存包含的交易流程很多,这里仅以跟手机钱包圈存流程进行说明。用户通过空中圈存进行钱包充值前,需要事先将手机钱包与支付账户进行绑定。现有方案手机钱包圈存交易流程如图2所示。
①用户通过点选手机UTK/STK菜单的“充值菜单”,将充值请求信息通过数据短信形式发送到应用方平台;
②应用方平台将圈存短信内容进行解析,首先对验证圈存请求是否由合法的手机钱包发起;
③确认请求的合法性后,应用方平台向支付平台发起扣款;
④支付平台验证扣款请求合法性后,从用户手机钱包绑定的支付账户中进行扣费,返回扣款结果;
⑤应用方平台记录交易信息,并生成圈存结果数据短信返回SIM卡;
⑥圈存结果通过数据短信形式发送到手机终端,手机终端将数据短信透传到SIM卡进行处理;
⑦SIM卡上的空中圈存应用验证圈存结果的有效性,并根据圈存结果,对手机钱包的余额进行更新;
⑧SIM卡将钱包更新情况以充值确认数据短信形式发送到应用方平台;
⑨应用方平台收到充值确认短信后进行记录,如钱包更新失败则需要与支付平台进行平账处理。
现有技术一的缺点
空中圈存业务使用短信作为数据通道,由于短信存在不确定性,会出现延迟、遗漏等情况,可能造成后台服务器与卡片状态不一致的情况。例如后台已经从用户绑定的支付账户扣款,但是由于短信未能下发到卡片,导致充值未能成功等情况,为此必须通过专门的事务处理机制进行平账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银达润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银达润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2541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