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孔桩施工方法及护筒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24164.6 | 申请日: | 2012-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76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史文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三一重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38 | 分类号: | E02D5/38;E02D5/6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20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桩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孔桩施工方法及护筒。
背景技术
目前,在杂填土地层地区施工的旋挖钻机数量越来越多,尽管旋挖钻机在钻进杂填土地层、易塌方碎石地层或者漂石地层等时具有较高的成孔效率,但由于孔壁的易坍塌以及大颗粒的特殊特点,在钢筋笼下放、混凝土灌注等后续操作时,由于掉渣、下部护壁泥浆快速流失等原因,往往造成基桩夹渣等质量事故。因此,旋挖钻机是否适合该类地层施工备受争议。
目前,为了规避上述质量事故,一般采取以下两种方式处理:一种是每钻进1m左右,向孔内灌注砂浆护壁,在砂浆凝固后,再继续钻进成孔,如此循环直至钻透杂填土地层,这种方法的不足之处一是造成二次钻进,二是造成了砂浆的大量浪费,导致成本大大超出工程正常预算;另一种是随钻用护筒护壁,但钻进一定深度后,侧壁的摩擦力大大增加,加之护筒底部大块石的存在,往往难以下放到位。
因此,如何针对现有的杂填土等地层孔桩施工方法进行改进,以适应使用需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孔桩施工方法及护筒,以解决现有的杂填土等地层孔桩施工过程中需要二次钻进和大量砂浆以及钻进效率低下的问题。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孔桩施工方法,包括成孔步骤,其中,所述成孔步骤包括:
a、向地层钻进至第一深度,下放第一层护筒,所述第一深度与所述第一层护筒的长度相匹配;
b、在所述第一层护筒内向地层继续钻进至第二深度,下放第二层护筒,所述第二深度与所述第二层护筒的长度相匹配;
c、若第二深度未达到所需桩深,则参照步骤b的方式继续钻进和下放动作,直至钻进至第N深度和下放第N护筒,其中,N为大于2的自然数,所述第N深度和第N护筒的长度相匹配,第N深度达到所需桩深。
进一步地,所述孔桩施工方法还包括成桩步骤,所述成桩步骤包括:d、从内到外逐层提拉各个护筒,并且在提拉相应护筒的同时向该护筒的底部注入填料。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d之前还包括:d1、将钢筋笼下放至各护筒围绕的空间内。
进一步地,向地层钻进通过旋挖钻机实现,所述旋挖钻机上配备有多个用于逐级钻进的钻斗,各钻斗的尺寸与相应的护筒的尺寸相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地层为杂填土地层、碎石地层或者漂石地层。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护筒,所述护筒用于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孔桩施工方法,所述护筒的底部设有多个钻齿。
进一步地,所述护筒上设有从护筒顶部延伸至护筒底部的至少一个注料管。
进一步地,所述注料管的底部开口设于相邻的两个钻齿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护筒上设置有多个所述注料管,所述多个注料管沿所述护筒轴向延伸,并均布于所述护筒的周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钻齿的尖端朝下设置,并且位于护筒底部靠近护筒外侧的位置。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孔桩施工方法在用于杂填土等地层时,每钻进一段深度,下放一层护筒,直至钻透地层或者达到设计桩深,逐级钻进的孔径依次减小,与孔径配合的护筒的直径也依次减小,与现有技术相比,护筒容易下放到位,也避免了孔壁上的易坍塌颗粒掉入孔内,另外,无需二次钻进并且避免了在成孔后注入填料时发生掉渣、下部空间砂浆快速流失的现象,提高了钻进效率,进一步地,在从内到外逐层提拉各个护筒的同时向相应护筒的底部注入填料,注入的填料充填相应护筒的外侧和底部的空间,进一步提高了成桩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护筒在用于上述孔桩施工方法时,由于护筒的底部设有多个钻齿,降低了护筒下放时的阻力,降低了起拔护筒用的振动锤和起重机械的量级,也提高了钻进效率;进一步地,在护筒的顶部和底部之间设有注料管,方便注料泵与相应护筒的顶部相连,当成孔后提拉相应护筒时,可通过注料管向相应护筒的底部注入填料,提高了成桩效果;进一步地,钻齿的延伸方向朝护筒外部倾斜,可避免旋挖钻机的钻斗在继续钻进时与其磕碰刮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孔桩施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孔桩施工方法的工作场景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第三层护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第三层护筒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三一重机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市三一重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2416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械转向器转向螺母对线检具及其操作方法
- 下一篇:压路机底板加工夹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