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薄膜复合的同步驱动对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23128.8 | 申请日: | 2012-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180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尹周平;陈建魁;程小明;熊有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65H20/02 | 分类号: | B65H20/02;B65H27/00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李佑宏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薄膜 复合 同步 驱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薄膜输送和薄膜复合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合薄膜输送的对辊装置,并能够为多层薄膜提供同步驱动力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多层薄膜越来越广泛应用于造纸、印刷、纺织以及柔性电子制造行业,薄膜稳定输送和薄膜复合装置引起较多关注。一般薄膜的材质可能为纸质、塑料(如PET)或金属(如铝箔),外形上可能为成卷、成张或成片,而在设备系统中复合多层薄膜的装置,可能采用辊压,也可能采用平压,但都是通过给多层薄膜施加压力并借助粘性来完成连续的或间歇的复合工序。同时,辊压可以完成连续的滚动输送,效率较高;平压复合工序本属于间歇性复合,而且其薄膜的输送还必须借助其它的输送装置,效率稍低。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输送和复合,更多的研究置于辊压设备的开发。然而,采用辊压输送、复合面临几个难题。首先,在通常情况下,膜层的输送只有依靠摩擦动力,主动旋转辊轴对薄膜的摩擦动力要平衡被动旋转辊轴对薄膜的摩擦阻力与薄膜牵引阻力之和,常存在摩擦动力不等于摩擦阻力,造成膜层上下表面受到异向而且大小不等的剪切应力,从而可能出现复合不同步、不均匀的现象。对于要求非常严格的多层结构膜层,此点是不允许的,只有将一个摩擦动力和一个反向的摩擦阻力变为两个同向且大小相等的摩擦动力才能满足要求。其次,多层薄膜汇聚在一起时要保证薄膜的边缘对齐,从而充分有效 地利用各层薄膜。再次,复合时要保证多层膜的复合粘结力大小达到一定范围,即是压力可调,从而适应不同的膜层,使得多层膜复合后能牢固地粘结在一起。最后,复合时要保证多层膜的受力均匀,以便减少气泡和褶皱的产生,得到性能统一的复合膜层。
目前,使用辊轴来完成辊压工艺的装置已有较多成果,但针对多层薄膜输送复合的装置较少,特别是能够解决上述难题的同步驱动的输送、复合装置更少。中国专利文献CN00233484.4提供了一种双对辊复合双层膜的装置,该装置利用齿轮可以实现主、从复合轴的同步输送,也可以通过预压实现多层膜的复合,但主动复合辊轴与被动复合辊轴的中心距等于齿轮中心距,无法调节,因而不能实现压力可调的功能,同时也无法完成多层薄膜边缘对齐的功能。在实现对辊压力可调的方式中,中国专利文献CN03812213.8提供了一种设备,水平方向上采用四个气缸推动主、从动辊子进行复合,使用两个电机进行输送驱动,然而两部电机之间通常存在控制误差,较难实现同步驱动的功能,另外它也无法实现多层薄膜边缘对齐的功能。此外,中国专利文献CN200910273410.2提供了一种可调压力摩擦输送对辊装置,通过改变弹性元件的变形进行压力的调节,但是无法实现多层薄膜边缘对齐和同步驱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薄膜复合的同步驱动对辊装置,可通过齿轮组件实现膜层上下表面的同步驱动,完成薄膜输送;并可借助引导组件实现多层薄膜边缘对齐,同时方便控制浮辊组件中单向滑台的进给量来实现压力可调,而且容易通过调整组件,使主动辊和浮辊的轴线平行,保证多层薄膜复合时的受力均匀。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一种用于薄膜复合的同步驱动对辊装置,包括
主动辊组件,其具有一可转动的主动辊,该主动辊组件固定安装在一安装板上,其一端与一驱动组件联接,用以提供驱动力带动该主动辊转动;
浮辊组件,其具有一可转动的浮辊,该浮辊与所述主动辊呈有间隙地相对布置,两辊的中心轴线平行;
齿轮组件,其包括外啮合的呈同步转动的两齿轮,该两齿轮分别通过轴端同步带轮上的同步带与主动辊和浮辊相连,实现两辊的同步转动;
在驱动组件驱动下,所述主动辊转动,驱动所述齿轮组件的两齿轮转动,从而带动所述浮辊与该主动辊同步转动,实现对两辊间的薄膜的驱动或复合。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该装置还包括调整组件,用于调整该浮辊组件中的浮辊相对于所述主动辊的所述间隙。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所述调整组件包括立板、调整块、调整螺钉和调整板,其中,所述立板垂直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并位于所述主动辊组件一侧,所述调整板设置在该立板上并可活动地嵌入在立板面向主动辊组件的侧面的凹槽内,并与所述主动辊组件固接,所述调整块设置在所述立板上,其一端位于所述侧面凹槽的上方,所述调整螺钉穿过该一端上的螺纹孔后抵接在所述调整板上部,通过调整该调整螺钉在螺纹孔中的旋合长度,即可使所述调整板上下移动,进而带动所述主动辊组件上下移动,实现对所述间隙的调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2312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网页退出区域及其原因分析方法
- 下一篇:一种治疗寒湿性腰痛的中药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