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中型发电机低噪声闭式冷却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23098.0 | 申请日: | 2012-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241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刘林生;陈磊;张洋;于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2K9/08 | 分类号: | H02K9/08;H02K1/20;H02K9/06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吴宝根 |
地址: | 200031***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型 发电机 噪声 冷却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型发电机,尤其是一种中型发电机的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中型发电机采用的闭式自循环冷却系统效率低、振动噪声值较高。需要通过对发电机的风路结构进行创新设计,提高其散热效率,降低所需冷却风量,以提高发电机功率密度,降低发电机噪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要提供一种中型发电机低噪声闭式冷却系统,用于解决闭式自循环冷却系统效率低、振动噪声值较高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中型发电机低噪声闭式冷却系统,包括内置式定子,转子,安装在发电机两侧的轴流风扇和安装在发电机中部的冷却器,其特点是:内置式定子外周边缘内均匀分布有轴向通风道;定子轴向上间隔分布有若干条径向通风道。
内置式定子和转子的铁心由厚度为0.35mm或0.5mm的冲片叠压而成。轴向通风道设置在内置式定子的冲片平面上半径为R处,并均匀分布。 径向通风道由隔板和导风柱组成,隔板形状和尺寸与定子冲片相同,厚度在0.8~2mm之间;在隔板4平面上半径为R1、R2、R3、R4、R5处分别均匀分布有直径为2~6mm之间的导风柱3,导风柱长度为通风道2宽度加上隔板厚度;其中,在隔板平面上半径为R1、R2处,相邻二个导风柱在圆周上的间距为3~5°;在隔板平面上半径为R3、R4处,相邻二个导风柱在圆周上的间距为5~10°;在隔板平面上半径为R5处,导风柱分八 组布置,每组个,相邻二个导风柱间距为6°。
轴流风扇为小直径双平凸翼型轴流风扇,由金属材料铸造制成,叶片数量为8~12片,叶片倾角为0~90°,叶片长度为100~120mm,叶片宽度为30~50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冷却系统采用了内置式定子轴向通风道,避免了典型规格发电机风路中定子铁心与机座轴向支撑筋间的热量传递损失,提高了散热效率;采用了针型支承式定子径向风道,使其内部空气湍流运动加剧,散热效率提高;采用了优化设计的小直径双平凸翼型轴流式风扇代替常规的大直径单离心式风扇,较大幅度减小空气动力噪声。
本发明的发电机新型高效低噪声冷却系统在散热效率、风扇效率及空气噪声等方面均优于常规中型发电机的冷却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剖视图;
图2是图1中沿A-A的剖视图;
图3是定子结构剖视图;
图4是图3的局部左视图;
图5是定子铁心冲片平面示意图;
图6是隔板平面示意图;
图7是轴流风扇结构主视图;
图8是图7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发明的中型发电机低噪声闭式冷却系统,包括定子轴向通风道1、定子径向通风道2、转子轴向通风道、转子径向通风道、安装在发电机两侧的轴流风扇7和安装在发电机中部的冷却器10。定子轴向通风道均匀分布在定子6外周边缘内,定子径向通风道2沿定子轴向间隔分布,数量若干。转子轴向通风道均匀分布在转子8圆周内,转子径向通风道沿转子8轴向间隔分布,数量和定子径向通风道数量相同。
该冷却系统是一种轴、径向混合闭式自循环通风系统。冷却系统由自带轴流风扇、海水(淡水)-空气冷却器、导风板、定转子轴向和径向通风道等组成。
轴流风扇7安装在发电机的两侧,海水(淡水)-空气冷却器安装在电机顶部中间位置,导风板紧挨风扇安装。转子轴向通风孔在转子铁心圆周上对称分布。
电机运行时,热空气从机座中部流出,经海水(淡水)-空气冷却器冷却后,从机座两侧进入电机内部,在轴流风扇的作用下进入定、转子轴向通风孔,进行冷却。该冷却系统有以下三个特征:
特征一:采用内置式定子轴向通风道,避免了典型规格发电机风路中定子铁心与机座轴向支撑筋间的热量传递损失,提高了散热效率,其结构如图3,4所示,轴向通风道1;定子铁心采用一定数量厚度为0.35mm或0.5mm的冲片叠压而成,其形状如图4所示,在冲片平面上半径为R处,均匀分布有直径为一定值的轴向通风孔。
特征二:采用针型支承式定子径向风道。其结构如图3所示,在定子铁心轴向上分布一定数量的径向通风道2,每个径向通风道2之间的间距在60~80mm之间,径向通风道2宽度在8~10mm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四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230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层无避让汽车库
- 下一篇:一种氮压机刮油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