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机官能改性的有机硅树脂、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22977.1 | 申请日: | 2012-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56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乌学东;彭叔森;王慧;曹慧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8G77/28 | 分类号: | C08G77/28;C09D18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7 | 代理人: | 陈英俊 |
地址: | 31520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机 官能 改性 硅树脂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硅树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机官能改性的有机硅树脂、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有机硅树脂是一类具有多种特殊性能的材料,如具有优异的绝缘性、耐热性、耐寒性、耐候性、力学性、耐化学试剂性、憎水性等,故而可以作为绝缘漆广泛应用于直流机转子、高温马达、变压器上,还可以用来制备诸如耐高温、耐磨等功能涂料。
铜及铜合金以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导电性能、加工性能、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和美丽外观等而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一般而言,有机硅树脂能够与金属表面通过形成Si-O-Metal而使有机硅树脂与金属间具有良好的粘结性能。然而实验证明Si-O-Cu键却非常难以形成,导致有机硅树脂在铜表面上的粘接性能难以让人满意。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往往需要将有机硅树脂施用于铜表面,如有机硅绝缘漆用于铜导线上,铜板上施加有机硅耐磨涂料等。
因此,如何提高有机硅树脂在铜表面的粘接性能是科研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其性能的改善将有效拓展铜及铜合金以及有机硅树脂的实际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目的是针对目前有机硅树脂材料在铜及铜合金表面上粘接性能不佳的问题,提供一种有机官能改性的有机硅树脂,其能够在保持有机硅树脂其他性能的同时,有效提高与铜及铜合金的粘结性能。
本发明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实施方案是:
一种有机官能改性的有机硅树脂,由有机硅树脂与粘结促进剂组成,并且所述的粘结促进剂质量占有机硅树脂质量的0.005~10%;
所述的粘结促进剂是指巯基烷基烷氧基硅烷,其分子结构式为HS-R-Si(OR1)3或者HS-R-SiR2(OR1)2;
其中,R为-(CH2)n-,n=1-12;R1为-CH3、-CH2CH3或者-CH(CH3)2;R2为-CH3或者-CH2CH3。
作为优选,所述的粘结促进剂是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巯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巯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巯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混合物。
作为优选,所述的粘结促进剂占有机硅树脂质量的0.05~5%。
本发明一种有机官能改性的有机硅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常规方法,将氯硅烷进行水解,得到水解料A;
(2)将水解料A洗涤至PH=3~6,得到水解料B;
(3)在10~90℃条件下,向水解料B中加入粘接促进剂,搅拌均匀后得到水解料C;
(4)将水解料C洗涤至PH5-7,得到水解料D;
(5)按常规方法,将水解料D进行缩聚反应,得到有机官能改性的有机硅树脂。
上述制备方法中:
所述的氯硅烷包括但不限于甲基三氯硅烷、二甲基二氯硅烷、苯基三氯硅烷、二苯基二氯硅烷、三甲基氯硅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在有机硅树脂中引入特定的粘接促进剂,从而对有机硅树脂进行改性,得到有机官能改性的有机硅树脂,与现有技术中的有机硅树脂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该粘接促进剂一方面能够水解形成硅羟基,与有机硅树脂通过Si-O-Si结合;另一方面能够在铜及铜合金表面通过Cu-S键结合,从而获得高的粘接性能。因此,该在有机官能改性的有机硅树脂能够在保持有机硅树脂其他性能的同时,有效提高其在铜及铜合金表面的粘结性能,例如将采用本发明有机官能改性的有机硅树脂的耐磨涂料涂覆在铜及铜合金表面,将采用本发明有机官能改性的有机硅树脂的绝缘漆使用于铜导线上等。
(2)制备方法简单易行,只需在缩合工艺前将该粘接促进剂引入到有机硅水解料中,故而不需对现有的制备工艺流程进行大的调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需要指出的是,以下所述实施例旨在便于对本发明的理解,而对其不起任何限定作用。
对比实施例1:
本实施例是以下实施例1的对比实施例,本实施例采用现有技术制备有机硅树脂,具体步骤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229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