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轨道车辆车顶导流罩安装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22934.3 | 申请日: | 2012-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633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廖平;徐凤妹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17/02 | 分类号: | B61D17/02 |
代理公司: | 南京同泽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45 | 代理人: | 石敏 |
地址: | 210031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轨道 车辆 车顶 导流 安装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轨道车辆车顶导流罩安装方法,属于轨道车辆车体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通常,车体平顶都比较短,一般只需要一块导流罩板即可覆盖。但对于长度较大的平顶而言,一块导流罩板无法达到车体平顶的长度,需要多块导流罩进行拼装。在拼装过程中,如何能够将多块导流罩方便地调整到圆弧一致,则需要比较合适的连接结构才能保证。
导流罩安装后一方面需要有较好的外观,另一方面还要便于排水,以往所用的导流罩由框架和导流罩板两部分组成,框架焊在平顶两侧,平顶上容易形成积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轨道车辆车顶导流罩安装方法。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轨道车辆车顶导流罩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在车顶平板的内侧焊接固定框架,在车顶平板的外侧焊接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端面具有沿车体平顶纵向开设的倒T型滑槽;
第二步、将Z字形连接板焊接于弧形导流罩板上端的内侧壁,所述Z字形连接板开设有间隔分布的纵向槽;
第三步、将折页焊接于弧形导流罩板下端的内侧壁,所述折页包括用以与弧形导流罩板内壁焊接的第一部件、用以与安装座通过螺栓连接的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通过管状过渡件连接为一体;
第四步、将导流罩板吊装到位,使Z字形连接板落在固定框架的上表面,折页的第二部件落在安装座的上表面;
第五步、用螺栓穿过Z字形连接板的纵向槽,使Z字形连接板固定于固定框架的上表面;
第六步、将螺栓放入安装座的倒T型槽内,通过向折页的第二部件与安装座之间增设调整垫片的方式,调节折页与车体平顶的间隙及导流罩板的弧度,使折页与车体平顶的间隙范围在10mm-20mm之间,且相邻导流罩之间弧度一致;
第七步、沿纵向调节导流罩板的位置,消除相邻导流罩板之间的间隙;
第八步、紧固导流罩板上下两端处的螺栓,使导流罩板固定在车顶平顶上方。
本发明工序简单,便于操作,生产效率高,并且折页与车体平顶的间隙及导流罩板的弧度均可通过增设调整垫片的方式进行调节,纵向间隙可通过利用底座的倒T型滑槽及Z字形连接件的纵向槽方便地调节。安装后的导流罩圆弧一致,美观度高,并且能确保平顶的积水可从导流罩与车顶之间的缝隙排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导流罩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Ⅰ区放大图。
图3为图1的Ⅱ区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所给出的例子。
如图1、图2、图3所示,为发明所要安装的轨道车辆车顶导流罩,其组成包括:弧形导流罩板2,车体平顶6内侧焊接有固定框架5,车体平顶6外侧焊接有安装座1,安装座1上端面具有沿车体平顶纵向开设的倒T型滑槽,弧形导流罩板2的上端焊接有Z字形连接板7, Z字形连接板7与固定框架5的上端通过螺栓连接,弧形导流罩板2的下端焊接有折页3,折页3通过螺栓与安装座1固定,折页3与安装座1之间设置有调整垫片4。如图2所示,折页3包括与弧形导流罩板2内壁焊接的第一部件31、与安装座1通过螺栓连接的第二部件32,第一部件31与第二部件32之间通过管状过渡件33连接为一体。Z字形连接板7开设有间隔分布的纵向槽,螺栓穿过纵向槽,将Z字形连接板7固定在固定框架5的上端,倒T型滑槽间隔的分布于安装座1上端面。
本实施例轨道车辆车顶导流罩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在车顶平板6的内侧焊接固定框架5,在车顶平板6的外侧焊接安装座1,安装座1上端面具有沿车体平顶纵向开设的倒T型滑槽;
第二步、将Z字形连接板7焊接于弧形导流罩板2上端的内侧壁,Z字形连接板7开设有间隔分布的纵向槽;
第三步、将折页3焊接于弧形导流罩板2下端的内侧壁,该折页3包括用以与弧形导流罩板2内壁焊接的第一部件31、用以与安装座1通过螺栓连接的第二部件32,第一部件31与第二部件32之间通过管状过渡件33连接为一体;
第四步、将导流罩板2吊装到位,使Z字形连接板7落在固定框架5的上表面,折页3的第二部件32落在安装座1的上表面;
第五步、用螺栓穿过Z字形连接板7的纵向槽,使Z字形连接板7固定于固定框架5的上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未经南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2293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在线实时监控高效过滤器负压排风系统
- 下一篇:化工液体反应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