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轿车高速行驶操控性试验和防抱死试验用防侧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22652.3 | 申请日: | 2012-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363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丁金海;孙丁柱;霍修军;徐清魁;孙兆华;王克敏;马海涛;刘立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7/007 | 分类号: | G01M17/007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 34114 | 代理人: | 金惠贞 |
地址: | 230022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轿车 高速 行驶 操控 试验 抱死 用防侧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试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使高风险试验的车辆和车内人员避免受到侧翻事故伤害的防侧翻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汽车试验的标准越来越严,要求进行强制性试验的项目越来越多,各种试验的风险程度也越来越高,尤其是车辆高速行驶状态下的操控性能试验,ABS的路面附着力试验等特别容易发生车辆侧倾乃至侧翻的事故,严重的甚至造成车毁人亡的惨剧。
在常态下各类车辆设计时已经考虑减震器、稳定杆、橡胶衬套等组成的侧倾阻尼系统给予试验车辆一定的弹性恢复力距使之恢复原来状态,但是这套系统一般只考虑车辆正常行驶状态下力矩的平衡。然而当用于某项试验项目的车辆承担一些极限试验任务时由于车速过快,转向动作过猛或单侧轮胎抓地性能变差的情况下,车辆侧倾力矩大于其本身侧倾阻尼系数的弹性恢复力矩时,车辆将无可避免的发生侧倾或者侧翻。目前各汽车厂家在进行此类高风险试验时多采用降低车速的办法避免发生侧倾或侧翻,但这样做又得不到相关的试验数据,给整车的开发带来了负面影响。
车辆悬架侧倾时悬架倾斜角刚度弹性恢复力矩与轮距的平方成正比例关系,可见只要适当增加轮距,就可以有效地防止侧倾事故的发生,结合试验车辆历次发生侧翻的案例,我们萌发了在试验车辆发生侧倾至侧翻的临界点附近增加额外轮距值,即给试验车辆增加一套辅助轮胎(正常行驶时不接触地面)由其在临界点为试验车辆提供额外恢复力矩的想法。
发明内容
为了使高风险试验车辆和车内人员避免受到侧翻事故的伤害,本发明提供一种轿车高速行驶操控性试验和防抱死试验用防侧翻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轿车高速行驶操控性试验和防抱死试验用防侧翻装置包括两根平行的横梁,每根横梁的中部均布设有两个直立的固定套管,每个固定套管内分别设有安装螺栓,两个固定套管外侧的横梁上分别设有垫块;所述两根横梁的一端连接着V形架的两端,另一端连接着另一V形架的两端,且V形架的外部向上翘起,使V形架与横梁之间形成夹角;两端V形架的弯折处外侧分别连接着支撑板,每块支撑板的底部通过支撑调节螺栓安装有万向球。
所述横梁为空心扁钢管型材,长度为1800㎜,两根横梁之间的间距为650~700㎜。
两端的V形架与横梁之间的夹角均为150~160度。
所述V形架的高度为480~500㎜。
所述固定套管的内径为40㎜。
所述垫块为橡胶垫块,且垫块中部设有凹槽,凹槽与横梁垂直。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1. 本发明结构简单可靠,在不改变试验车辆结构的情况下即可方便地使用;主要受力部分均为焊接和螺栓连接,且以万向球作为辅助轮胎接触地面可实现自由运动,受力良好,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2. 易于装卸,在不改变试验车辆任何结构的情况下即可方便地使用,不需要在试验车辆上作任何破坏车体结构的操作,仅仅利用车辆的下部空间安装固定,主要连接件均为螺栓连接,试验后可拆下,方便运输,试验时安装简单,方便,不需依靠大型设备就可安装完成;
3.在进行车辆高速行驶状态下的操控性能试验或防抱死(ABS)试验时可以有效保护试验车辆和人员的安全,由于本装置质量不大,在试验中不影响试验车辆性能和试验数据的真实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安装在车身底盘上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使用状态图。
上图中序号横梁1、固定套管2、垫块3、V形架4、支撑板5、支撑调节螺栓6、万向球7、车身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描述。
实施例:
参见图1、图2和图3,轿车高速行驶操控性试验和防抱死试验用防侧翻装置包括两根平行的横梁1,横梁1为空心扁钢管型材,长度为1800㎜,两根横梁之间的间距为650~700㎜。每根横梁1的中部均布安装有两个直立的固定套管2,固定套管2的内径为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2265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