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病的川芎内酯类成分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22644.9 | 申请日: | 2012-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313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杨学东;胡立翠;伍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6/236 | 分类号: | A61K36/236;A61P9/1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宋洁瑾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脑血管病 川芎 内酯 成分 制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有效成分制剂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采用超临界流体法从川芎中提取川芎内酯类成分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中药川芎是伞形科藁本属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其功能主要为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是中医处方常用中药,也是许多中成药的重要原材料。自1977年北京制药研究所在《中华医学杂志》第7期上发表“川芎有效成分的研究”,将四甲基吡嗪命名为“川芎嗪(TMP)”以来,其药理研究迅速展开。川芎嗪能通过血脑屏障,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等作用,这与川芎药理作用十分相近,因此人们普遍认为川芎嗪是川芎的主要有效化学成分,其制剂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主治冠心病、心绞痛和脑血管疾病。但是,1997年开始,人们通过系统地分析川芎原药材及含川芎的制剂中川芎嗪的含量发现,川芎原药材中川芎嗪的含量低于1.2×10-7g/g,不可能是川芎的主要活性成分;原植物中原有的极少量的川芎嗪,在制成饮片时即损耗殆尽,所以人们服用的含川芎的中药中实际上可能不存在川芎嗪,即中药川芎的药效作用与川芎嗪无关。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川芎药材中的主要成分是川芎内酯类成分和阿魏酸。动物试验也证明川芎药材能够进入大鼠血浆中的主要成分是川芎内酯类化合物和阿魏酸,而阿魏酸是植物生物合成中桂皮酸途径的产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界,不是川芎的特有成分。近年研究结果证明川芎内酯类化合物能通过血脑屏障,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抗脑缺血、减轻脑缺血损伤等作用,与川芎传统应用的临床效果一致。所以川芎内酯类成分才是川芎的主要有效成分。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川芎中的内酯类化合物在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中能提高大脑血流量,从而抑制血栓的形成和血小板的凝集,有望成为预防和治疗抗动脉硬化的药物。
川芎内酯有效部位中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三类:羟基化苯酞类化合物,主要为洋川芎内酯H(senkyunolide H)和洋川芎内酯I(senkyunolide I);烷基化苯酞类化合物,主要为藁本内酯(川芎内酯A,Z-ligustilide),瑟丹酸内酯(川芎内酯B,Sedanenolide)、丁基苯酞(Butylphthalide)、丁烯基苯酞(Butylidenephthalide)、等;苯酞二聚体化合物,主要为Riligustilide,欧当归内酯A(Levistolide A)。其中以藁本内酯含量为最高,瑟丹酸内酯次之。川芎内酯类化合物易氧化、聚合、光解、热解等,使得其对萃取要求工艺更加严格。
目前对川芎内酯类成分的研究与开发,主要集中于国内,现有提取方法主要有水蒸气蒸馏提取法、CO2超临界萃取、渗漉提取和溶剂提取。但在水蒸汽蒸馏过程中中会导致挥发性成分的水解变质、重排、氧化、聚合和树脂化等,使挥发油成分与川芎的原有成分不完全一样,使得实际测得的样品成分和含量与实际不符。溶剂提取后溶剂回收的过程中,部分成分随溶剂蒸出使得含量下降,而且长时间的回收容易造成川芎内酯类成分的破坏和丢失发生改变,另外采用有机溶剂萃取如石油醚乙酸乙酯萃取的存在溶剂残留问题,影响安全用药。渗漉法效率低难于现代化大生产。目前采用超临界流体制备提取川芎药材中有效成分的专利中并未指出川芎内酯类成分的含量及其测定方法。质量可控性差。
目前川芎内酯类化合物的制剂主要有软胶囊、口崩片、注射液、缓释制剂等。但是这些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易受到胃肠道消化酶和肝脏首过代谢的破坏,生物利用度低,疗效明显降低,且注射剂注射给药不方便使用中可能出现的急性中毒反应、过敏反应。目前虽有采用川芎挥发油滴丸制剂,但其仅局限于川芎挥发油的产量,未给出川芎内酯成分的含量,质量可控性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川芎内酯类成分制剂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制备提取川芎药材中有效成分质量可控性差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病的川芎内酯类成分制剂,所述川芎内酯类成分中藁本内酯含量为14%-42%,瑟丹酸内酯含量为3%-20%,丁烯基苯酞含量为0.1%-5%,丁基苯酞含量为0.1-3%,洋川芎内酯-H含量为0.2-3%,洋川芎内酯-I含量为0.4%-5%,欧当归内酯A含量为0.5%-1.5%、Riligustilide含量为0.4%-1.2%。
一种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病的川芎内酯类成分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川芎内酯类成分有效部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2264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