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空压机余热回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21865.4 | 申请日: | 2012-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197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李洪均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洪均 |
主分类号: | F04B39/00 | 分类号: | F04B39/00 |
代理公司: | 广东中亿律师事务所 44277 | 代理人: | 杜海江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压机 余热 回收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压机冷却及余热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空压机工作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而空压机润滑油在空压机中有润滑、冷却、密封三大作用及功能,为保证空压机润滑油三大功能正常发挥,空压机运行工作温度必须保持在一定范围内,这就需要散发掉多余的热量,因此,现有的空压机配有冷却系统。现有技术中,常见的冷却系统是水冷散热系统,现有技术中的散热系统采用水循环散热的方式冷却,为保持空压机油工作所需的温度,在系统中配备有循环水泵、散热风机等,由于循环水泵、散热风机的功率一般都较大,造成系统的能耗较高,而且热能没有被有效利用或利用率不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热能利用效率高、系统能耗小的空压机余热回收系统。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空压机余热回收系统,包括第一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进水口连通,所述从空压机排出的压缩空气在第一热交换器内与冷却水完成热交换,所述空压机的油路系统在所述第二热交换器内与冷却水完成热交换,所述冷却水从第一热交换器的进水口进入,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出水口排出。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连接所述第一热交换器进水口的进水管道上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流量控制阀、第一电磁阀和第一止回阀;连接所述第二热交换器出水口的出水管道上设置有第二止回阀。
所述第一流量控制阀、第一电磁阀之间的进水管道和第二止回阀之后的出水管道通过旁路水道连通,所述旁路水道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
所述第二止回阀之前的出水管道上设置有泄压支路,所述泄压支路上设置有第三电磁阀。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冷却水从第一热交换器的进水口进入,首先与从空压机排出的压缩空气在第一热交换器内完成热交换,对冷却水进行预热,然后从第一热交换器排出的热水再进入第二热交换器,在第二热交换器内与油路系统完成热交换,热水最后从第二热交换器的出水口排出被直接利用,达到热能的充分利用,系统中不存在循环水泵、散热风机,有效降低了系统的能耗。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系统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一种空压机余热回收系统,该空压机的油路系统设置有第三温度传感器TP3和第二流量控制阀PV2,压缩空气管路上设置有第四温度传感器PT4。该空压机余热回收系统包括第一热交换器H1、第二热交换器H2,所述第一热交换器H1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H2的进水口连通,所述从空压机排出的压缩空气在第一热交换器H1内与冷却水完成热交换,所述空压机的油路系统在所述第二热交换器H2内与冷却水完成热交换,所述冷却水从第一热交换器H1的进水口进入,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H2的出水口排出,在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上设置有水泵M1、M2。
连接所述第一热交换器H1进水口的进水管道上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PT1、第一流量控制阀PV1、第一电磁阀Y1(常闭)和第一止回阀F1;连接所述第二热交换器H2出水口的出水管道上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二止回阀F2和第二温度传感器PT2。
所述第一流量控制阀PV1、第一电磁阀Y1之间的进水管道和第二止回阀F2之后的出水管道通过旁路水道连通,所述旁路水道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Y2(常闭),旁路水道的作用是在第二电磁阀Y2打开后形成管网通路,使系统供水连续。
所述第二止回阀F2之前的出水管道上设置有泄压支路,所述泄压支路上设置有第三电磁阀Y3(常开),第三电磁阀Y3打开,可以卸掉换热器内压和水蒸汽。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下:
1、系统启动,进入自动运行状态,第二流量控制阀PV2自动闭合,第三温度传感器TP3显示值达到一定值(如70摄氏度),第三电磁阀Y3得电打开,第一电磁阀Y1后得电打得开,系统出水运行显示。
2、运行中,水满,第一流量控制阀PV1断开,出水停止,第二电磁阀Y2得电后5-10秒(固定值),第一电磁阀Y1、第三电磁阀Y3断电,水满停机显示。
3、当水位降低再次供水,第一流量控制阀PV1自动闭合,第三电磁阀Y3先得电,第一电磁阀Y1得电5-10秒(固定值),第二电磁阀Y2断电,系统出水运行显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洪均,未经李洪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2186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