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线通信网基站机房温度控制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21646.6 | 申请日: | 2012-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220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辜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固越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D27/02 | 分类号: | G05D27/02;G05B19/418 |
代理公司: | 重庆辉腾律师事务所 50215 | 代理人: | 寸南华;侯懋琪 |
地址: | 400051 重庆市九龙***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 通信网 基站 机房 温度 控制系统 | ||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无线通信网基站机房的温度控制技术,特别涉及到一种无线通信网基站机房温度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为保证无线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转和覆盖面,常常在高山峻岭之中设置有无线通信网的基站,无线电信号就是通过基站与基站之间的传递到四面八方。每个基站除设置有发射塔外还设置有机房。机房中除保证通信正常的各种通信设备外,还设置有蓄电池,以保证在突然断电的情况下基站能够正常运行。通常,为保证机房内的通信设备的正常运转,机房内均设置有温度控制和调节系统,并采用空调机降低机房内的温度。由于机房内各种设备所要求的工作温度是不相同的,例如:蓄电池要求的工作温度是在25℃以下,而其他电子通信设备工作温度是在40℃以下,为保证机房内各种设备的正常运转,常常将机房内的温度控制在25℃以下,即当室内温度高于25℃时,机房内的空调机就处于只能状态,为机房提供冷源,降低机房内的温度。再有,蓄电池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是较少的,不需要大量的冷源对其进行冷却。显然,现有技术无线通信网基站机房温度的控制不能有效利用空调机的冷源,造成大量的电能浪费。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无线通信网基站机房温度的控制不能有效利用空调机的冷源,造成大量的电能浪费等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无线通信网基站机房温度控制系统。本发明无线通信网基站机房温度控制系统包括中央控制器、进风扇、排风扇、蓄电池恒温箱、空调机、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其中: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设置在机房内部;所述蓄电池恒温箱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半导体制冷装置;中央控制器分别与进风扇、排风扇、蓄电池恒温箱、空调机、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电能表相连接,能够分别对蓄电池恒温箱内部温度、机房内部温度、机房内部湿度和电能表计量指进行监控,并能分别控制进风扇、排风扇、空调机和半导体制冷装置的开启或关闭。
进一步的,本发明无线通信网基站机房温度控制系统中央控制器设置有GPRS模块、显示屏和按键屏。
进一步的,本发明无线通信网基站机房温度控制系统的蓄电池恒温箱数量为一个或一个以上。
进一步的,本发明无线通信网基站机房温度控制系统的空调机数量为一个或一个以上。
进一步的,本发明无线通信网基站机房温度控制系统的蓄电池恒温箱,包括箱体、箱盖、温度传感器、半导体制冷装置,其中:箱体为长方体形并采用隔热材料制成,温度传感器和半导体制冷装置设置在箱体内壁,温度传感器和半导体制冷装置与中央控制器相连接,当箱体内温度高于25℃时,中央控制器开启半导体制冷装置对箱体内进行冷却降温,直至箱体内的温度低于25℃。
进一步的,本发明无线通信网基站机房温度控制系统中央控制器能分别控制进风扇、排风扇、空调机和蓄电池恒温箱内的半导体制冷器开启或关闭,包括:
当中央控制器监测到蓄电池恒温箱的内部温度超过25℃时,开启设置在蓄电池恒温箱内的半导体制冷装置对恒温箱内部进行冷却降温;蓄电池恒温箱的内部温度低于25℃时,关闭半导体制冷装置;
当中央控制器监测到机房的内部温度超过40℃时,开启进风扇和排风扇对机房内部进行冷却降温;机房的内部温度低于40℃时,关闭进风扇和排风扇;
当中央控制器监测到机房的内部温度超过40℃且开启进风扇和排风扇10分钟后机房的内部温度仍超过40℃时,开启空调机对机房内部进行冷却降温;机房的内部低于40℃时,关闭进风扇、排风扇和空调机;
当中央控制器监测到机房的内部湿度超过80%时,开启进风扇和排风扇对机房内部进行除湿;内部湿度低于80%时,关闭进风扇和排风扇。
本发明无线通信网基站机房蓄电池温度控制装置的有益技术效果是实时监控蓄电池恒温箱温度和机房温度或湿度,分别控制进风扇、排风扇、空调机和蓄电池恒温箱内的半导体制冷器开启或关闭,节约电能,保证机房内设备的正常运转。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无线通信网基站机房温度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无线通信网基站机房温度控制系统作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固越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固越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2164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