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凝土制蓄保水型植被基材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210121177.8 | 申请日: | 2012-04-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305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 发明(设计)人: | 任小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任小伟 |
| 主分类号: | A01G9/02 | 分类号: | A01G9/02;B28B1/14;C04B28/06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宗欣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3 | 代理人: | 王宁宁 |
| 地址: | 300090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 制蓄保水型 植被 基材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城市环保和多样性空间绿化、干旱区域绿化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混凝土制蓄保水型植被基材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和城市人口的与日俱增,与人们息息相关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城市绿化的重要性已逐步显现。近些年来,政府部门出台了不少行之有效的绿化措施,合理利用闲散碎地,以提高城市绿化水平。但是城市可供绿化的用地紧之又紧,传统的平面绿化方式很难达到城市绿化量的要求,因此,立体绿化作为一种新型的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立体绿化是区别于平面土地绿化的一种新的形式,是借助多种技术手段,让花草等植物生长在垂直的立体墙面上,在各类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立面、屋顶、地下和上部空间进行多层次、多功能的绿化和美化,以改善局地气候和生态服务功能、拓展城市绿化空间、美化城市景观的生态建设活动。过去,立体绿化主要是种植攀援植物,虽然攀援植物能沿墙壁或柱体攀援直上,占用地面面积较少,但这种绿化方式必须要有粘土的配合,不适于在以水泥地面为主的城市中大面积推广。近些年来,出现了一种由安装架和植物种植袋组成的垂直绿化墙,安装架固定在安装设置在墙体上,上面设置有挂钩,植物种植袋由无纺布制成的外罩、中间夹设有尼龙网的双层透水工布制成,内部设置有植物培植土的植物种植袋通过设置在边、角和中间部位上开设的孔眼悬挂在安装架上,之后便可各就各位地进行种植植物,这种垂直绿化墙克服了以往垂直绿化中必须要有地面粘土配合的麻烦,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但由于植物种植袋一袋只能种植一棵植物,需要量相当大,且均为手工缝纫制作品,之后还需要在上开设孔眼,不仅制作成本高,而且在使用过程中自身容易损坏,水土容易流失,所以有效工作寿命不长,不利于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而提供了一种用于立体绿化的混凝土制蓄保水型植被基材,植被基材通体多孔洞可蓄容水和植物生长营养液,是可应用于植被作业的轻型混凝土制品。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混凝土制蓄保水型植被基材,植被基材通体形成连续叠加的圆形集成孔洞,大孔洞的直径2mm-15mm,每个大孔洞的中央和周围布满0.5mm-3mm的小孔洞,各个孔洞之间相互连通形成为植物生长进行蓄水疏水疏养的体内管道和累积容器。
所述的植被基材从上至下分为保水栽培体层、植生营养土层、蓄水保水体层;保水栽培体层的上表面为种芽培植床面,植生营养土层内容纳有植生营养土。
该植被基材包括以下组分:
低碱硫铝酸盐水泥80份,火山岩20份,粉煤灰30份,氧化铁3份,含活性游离氧化硅水80份,骨胶粉3份,减水剂8份,聚乙烯醇1.5份。
该植被基材的PH值大于等于4,小于等于9。
该植被基材单位体积孔隙率在90%以上,单位体积密度为每立方米190千克。
上述的植被基材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次混凝土去碱过程
干粉混拌:加入低碱硫铝酸盐水泥80份、磨细的火山岩20份、粉煤灰30份、氧化铁3份,搅拌180秒;
预制液体搅拌:含活性游离氧化硅水80份、骨胶粉3份、减水剂8份、聚乙烯醇1.5份,搅拌180秒;
将上述搅拌好的干粉和液体合并,搅拌240秒后加入投料总量的0.03%的双氧水,搅拌40秒即倒入模具,等候成型;
第二次去碱浸泡过程
将已成型的基材进行分割,分割好的基材浸入30%的FeSO4溶液中浸泡3小时,取出干燥;
第三次去碱性改性过程
将预制好的植物生长营养液加入植生营养土,搅拌成可以喷射出的液体,用空压喷射方法将植物生长营养液喷射至基材孔洞中,完成基材营养剂的植入;
制作成型
按设计造型规格、栽种植物根茎长短、根茎粗细对基材进行切割,对种芽培植床面的孔径拓宽加工。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任小伟,未经任小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2117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