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压力管道的布置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21108.7 | 申请日: | 2012-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192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杨中华;朱木明;陈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9/06 | 分类号: | E02B9/06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王芸;熊晓果 |
地址: | 610065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力 管道 布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工建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压力管道的布置方法。
背景技术
水力发电、供水等水利水电工程中广泛采用钢筋混凝土衬砌的引水隧洞,一条输水管往往需要在一定的位置进行分叉,岔管是引水隧洞中的常用结构。
但是采用钢筋混凝土的衬砌中,钢筋空间弯曲几何形态复杂,钢筋加工困难,另外还须采取措施保证岔管变断面钢筋准确就位;并且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质量要求较高,模板加工困难,尤其温度控制与裂缝控制成为难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无须防渗及严格的温控措施、现场施工简单、施工质量较容易保证的压力管道的布置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压力管道的布置方法,所述压力管道采用单管双机的联合供水方式布置,所述压力管道使用钢岔管结构,所述压力管道按照抗裂标准设计;所述压力管道的分岔采用对称Y形岔管,分岔角为60°,分叉后左边为1#支管,长94~95m;分叉后右边为2#支管,长103~104m,钢岔管直径均为4.0m。由于压力管道较长,采用单管双机的联合供水方式可以节约成本及利于施工;由于无须防渗及严格的温控措施,现场施工简单,施工质量较容易保证。所述压力管道包括压力管道主管和压力管道支管。
优选的,上述压力管道的布置方法中,所述压力管道的主管长为88~89m,内径为6.0m,所述钢岔管衬砌为79.5~80.5cm,固结灌浆入岩3.9~4.1m,所述压力管道的主管每排12孔,所述压力管道的主管的排距为2.9~3.1m。
优选的,上述压力管道的布置方法中,所述压力管道支管洞内段衬砌厚度为59.5~60.5cm,固结灌浆入岩2.4~2.6m,所述管道的支管每排为12孔,管道支管排距为2.9~3.1m。
优选的,上述压力管道的布置方法中,所述压力管道的支管明管段衬砌厚度79.5~80.5cm,所述压力管道的支管明管段采用掺适量聚丙烯纤维的混凝土。所述支管掺适量聚丙烯纤维用以加强抗裂防渗漏效果。
优选的,上述压力管道的布置方法中,所述压力管道的支管末端设有液压闸门,所述液压闸门室长为10.5~11.5m,所述液压闸门边墙、顶底板厚度均为1.9~2.1m。
优选的,上述压力管道的布置方法中,所述液压闸门室上部设有操作房。
优选的,上述压力管道的布置方法中,所述液压闸门室后为厂房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管道的宽度尺寸由3.0m渐变到7.0m。
优选的,上述压力管道的布置方法中,所述液压闸门室后的厂房连接管管道长24.5~25.5m,边墙、顶底板厚度均为2.0m,所述连接管管道采用掺适量聚丙烯纤维的混凝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压力管道的布置方法由于使用钢岔管结构,所以不需要防渗及严格的温控措施,现场施工简单,施工质量较容易保证。
2、本发明压力管道的布置方法中采用钢衬外包混凝土,可节约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试验例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发明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压力管道的布置方法,所述压力管道采用单管双机的联合供水方式布置,所述压力管道使用钢岔管结构,所述压力管道按照抗裂标准设计;所述压力管道的分岔采用对称Y形岔管,分岔角为60°,分叉后左边为1#支管,长94m;分叉后右边为2#支管,长103m,钢岔管直径均为4.0m。由于压力管道较长,采用单管双机的联合供水方式可以节约成本及利于施工。由于无须防渗及严格的温控措施,现场施工简单,施工质量较容易保证。
所述压力管道主管长为88m,内径为6.0m,所述钢岔管衬砌为79.5cm,固结灌浆入岩3.9m,所述管道主管每排12孔,所述管道主管的排距为2.9m。所述压力管道支管洞内段衬砌厚度为59.5cm,固结灌浆入岩2.4m,所述管道支管每排为12孔,管道支管排距为2.9m。所述压力管道支管明管段衬砌厚度79.5cm,所述压力管道支管明管段采用掺适量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所述支管掺适量聚丙烯纤维用以加强抗裂防渗漏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2110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