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结构人造血管的静态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120998.X 申请日: 2012-04-23
公开(公告)号: CN102657561A 公开(公告)日: 2012-09-12
发明(设计)人: 洪枫;李毓陵;兰水;杜倩雯 申请(专利权)人: 东华大学
主分类号: A61F2/06 分类号: A61F2/06;A61L27/34;D03D3/02;D03D19/00;D03D15/00;D06M15/05;C12P19/04;C12R1/02;C12R1/01;C12R1/41;C12R1/38;C12R1/025;C12R1/05;C1
代理公司: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3 代理人: 黄志达;谢文凯
地址: 201620 上海市***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复合 结构 人造 血管 静态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人造血管的制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复合结构人造血管的静态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大口径血管移植物在临床应用中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普通小口径人造血管几乎没有抗血栓性。

我国知识产权系统显示,目前已有知识产权项目通过对血管内壁进行表面修饰的方法减少血栓的形成,如专利申请号为200610166568.6的《一种织物增强的复合人造血管》中提出由抗凝血层、织物增强层和弹性粘结层组成的复合人造血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造血管通畅率;但织物增强层与抗凝血层之间需要弹性粘结层连接,致使管壁较厚,不利于应用在小口径人造血管上,且其结构复杂,制备困难,涂层量不可控。

常见的医用人造血管材料一般为疏水性材料表面自由能高,材料本身易与血浆蛋白发生相互作用,形成附壁血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复合结构人造血管的静态制备方法,该人造血管的内径可以≤6mm,血管径向轴向的强伸性能好、管壁更薄更符合小口径血管的要求,该制备方法简单,涂层与管坯之间的粘附力好,不易剥离。

本发明的一种复合结构人造血管的静态制备方法,包括:

通过机织、针织、编织或非织造得到人造血管的管坯,然后将所述的管坯置于细菌纤维素生物反应器中,用第一管状部件穿过管坯,使得管坯与所述的第一管状部件同轴套于第二管状部件的管腔内,且第一管状部件和第二管状部件与管坯之间分别留有空隙;高温灭菌后,向第一管状部件与第二管状部件的间隙中倒入含细菌纤维素生产菌株的液体培养基,再向第一管状部件内注入氧气或空气,并将密闭容器中充满氧气或空气,最后于20~32℃下静态培养2-20天后在管坯内外表面复合上一层纳米纤维素膜,即可。

所述的非织造为针刺或水刺法。

所述的含细菌纤维素生产菌株的液体培养基的制备方法为将细菌纤维素生产菌株接入液体培养基中扩培,于20-30℃、100-250r/min条件下摇床培养或者静置培养12~48h。

所述的细菌纤维素生产菌株为醋酸菌属(Acetobacter sp.)、葡萄糖酸杆菌属(Gluconobacter sp.)、葡糖酸醋杆菌属(Gluconacetobacter sp.)、葡萄糖氧化杆菌(Gluconobacter oxydans)、根瘤菌属(Rhizobium sp.)、八叠球菌属(Sarcina sp.)、假单胞菌属(Pseudomounas sp.)、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 sp.)、产碱菌属(Alcaligenes sp.)、气杆菌属(Aerobacter sp.)、固氮菌属(Azotobacter sp.)、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 sp.)、洋葱假单胞菌(Seudomonas cepacia)、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jejuni)、木醋杆菌(Acetobacter xylinum)或红茶菌(kombucha)。

所述管坯由有机或者无机物组成,为高分子聚合物、多糖类、纤维素、纤维素衍生物、琼脂、甲壳素、壳聚糖、壳聚糖衍生物、纱布、棉布、纸张、海藻酸类、透明质酸、多肽、蛋白质、明胶、胶原、真丝、羊毛、聚谷氨酸、硅胶、橡胶、木材、淀粉、塑料、涤纶、丙纶、尼龙、奥纶、聚乙烯、聚乙烯醇、聚乙烯乙醇、聚四氟乙烯、聚丙烯酰胺、二氧化硅、玻璃、陶瓷、紫砂、金属、金属盐、金属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所用的细菌纤维素生物反应器,包括密闭容器,第二管状部件,第一管状部件和圆柱空心塞;所述第一管状部件与第二管状部件同轴套于第二管状部件管腔内,第二管状部件的开口处通过圆柱空心塞与第一管状部件密封,第一管状部件与第二管状部件的间隙为倒入发酵培养基的空间;所述的第二管状部件,第一管状部件和圆柱空心塞皆位于密闭容器内;所述的第一管状部件和第二管状部件的材料均为具有透气但不透水性能的材料。

所述的第一管状部件和第二管状部件均为圆柱状、多岔管状或手形中空状。

所述的第二管状部件和第一管状部件的横截面形状均为圆形、方形、椭圆形、三角形、心形、菱形或五角星形。

所述的第一管状部件的下端可密闭于第二管状部件和圆柱空心塞内(如图1所示),也可伸出圆柱空心塞(如图2所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2099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