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燃料电池用碳载核壳型铜钯-铂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20922.7 | 申请日: | 2012-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642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2 |
发明(设计)人: | 朱红;骆明川;王芳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化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92 | 分类号: | H01M4/92;B01J23/89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刘徐红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料电池 用碳载核壳型铜钯 催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料电池用碳载核壳型铜钯-铂合金催化剂(CuPdPt/C)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燃料电池是一种直接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电化学装置,其关键材料之一是电极催化剂,长期以来,铂、钌等贵金属因其具有卓越的催化性能一直被广泛使用。但由于铂系金属在地壳中的含量有限,价格昂贵,且铂在电池中的利率不高,从而限制了燃料电池的发展。虽然合金催化剂能降低Pt的载量,提高催化效率,但在催化剂稳定性等方面还有待提高。核壳催化剂由于具有独特的催化性能,近年来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化工生产过程。由于合金的电子和表面结构与纯金属不同,因此双金属催化剂对某些反应表现出了更好的催化活性。这是由于在金属单晶的表面沉积另一种金属后,表层两种金属间的相互作用能够引起双金属电子和几何结构的变化,因而有改变粒子的电荷,能够官能化,能进行表面反应等优点。
US20100197490介绍了一种铂包覆非贵金属制备核壳催化剂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先将Fe、Co、Ni、W、Cu等非贵金属盐用化学还原的方法还原成2-10nm的颗粒,在空气中干燥后升温600℃到800℃进行退火处理,退火时间因不同金属而定。退火完成后,将该纳米颗粒浸入铂盐溶液中,利用电化学置换法在非贵金属颗粒的表面沉积一薄层Pt壳,从而制备核-壳型纳米催化剂。该方法虽然能做出完整的核壳型催化剂,但操作流程复杂,需消耗大量能源,制备成本高。
CN200610019303介绍了一种用化学置换法制备核壳催化剂的一种方法。该方法是将非贵金属盐配制成溶液,加入一定量的表面活性剂,然后向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还原剂,制成非贵金属的纳米金属溶液。再向非贵金属的纳米金属溶液中加入贵金属盐溶液进行化学置换,得到贵金属包裹在非贵金属纳米颗粒表面的核壳结构催化剂溶液,得到非担载型核壳催化剂。最后在非担载型核壳催化剂溶液中加入碳载体进行吸附,得到担载型核壳催化剂。该方法的优点是操作过程简单,制备成本低,但催化剂粒径偏大,而且催化剂仅靠吸附作用与碳载体连接,很容易在电化学反应过程中脱落,从而降低催化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碳载核壳型铜钯-铂三元合金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得到产物具有较小粒径、稳定性好、低Pt载量以及高催化活性的特点。
一种燃料电池用碳载核壳型铜钯-铂催化剂,该材料由导电碳黑作载体,活性组分为具有核壳型结构的铜钯铂合金,其中铜钯为核,铂为壳,其质量百分比组成为:
导电碳黑:70%-91%
铜:2-10%
钯:2-10%
铂:5-10%。
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电碳黑为VulcanXC-72导电碳黑。
上述燃料电池用碳载核壳型铜钯-铂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一、将可溶性铜盐溶于乙二醇液体中,使溶液中Cu离子的浓度为0.01~0.1摩尔/升;加入柠檬酸或柠檬酸盐,柠檬酸或柠檬酸盐与可溶性铜盐中铜离子的摩尔比为1~3∶1,柠檬酸作为络合剂以防止团聚生成较大的纳米颗粒;然后加入可溶性钯盐的水溶液,随后加入一定质量的碳载体,充分搅拌后得到混合溶液,使所得混合溶液中碳、铜离子和钯离子的质量比为7~9∶1∶1。
二、用氢氧化钾的乙二醇溶液将上述混合溶液的pH值调节为9~10,在160℃~190℃加热还原,整个反应过程维持pH值恒定,反应时间2~6h,然后将反应液离心洗涤至中性,干燥,得到固体的碳载铜钯合金颗粒(CuPd/C)。
三、将步骤二中得到的碳载CuPd合金颗粒均匀分散到乙二醇中,再加入氯铂酸,使溶液中CuPd合金与Pt离子的质量比为1.5~3∶1,再用氢氧化钾的乙二醇溶液调节体系pH值为7~9,在温度为80℃~100℃下还原,反应时间2~6h;反应完后,将反应液离心洗涤至溶液为中性且无氯离子存在,干燥,得到碳载核壳型铜钯-铂合金催化剂(CuPdPt/C)。
四、将步骤三得到的催化剂进行脱合金处理,然后离心洗涤至溶液呈中性,经干燥后得到目标催化剂,即脱合金的碳载核壳型铜钯-铂合金催化剂(Dealloyed CuPdPt/C)。
步骤一,所述的可溶性铜盐为五水硫酸铜、氯化铜、硝酸铜等,所述的可溶性钯盐为氯化钯、醋酸钯等,所述的碳载体为VulcanXC-72导电碳黑。所述的可溶性钯盐的水溶液中,Pd离子的浓度为0.01~0.1摩尔/升。
步骤二和三,通过调节反应时间、温度和pH值来控制催化剂粒径分布和晶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化工大学,未经北京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2092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