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吸湿排汗干爽服无效
| 申请号: | 201210120617.8 | 申请日: | 2012-04-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715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伟光 |
| 主分类号: | A41D31/00 | 分类号: | A41D31/00;A41B17/00;D06N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商专永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00 | 代理人: | 高之波;葛强 |
| 地址: | 中国香港九*** | 国省代码: | 中国香港;8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吸湿 排汗 干爽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吸湿排汗干爽服。
背景技术
婴幼儿自理能力不强,特别是1-2岁的婴儿,冬天穿衣服过多而出汗,如果家长没有及时更换衣服,婴幼儿很容易生病。而且在春秋季节,早午晚的气温相差过大,早上温度较低,但是中午气温就会上升,过厚的衣服会使人出汗,或者在冬天或寒冷地方大量运动过后,大量汗水排出并淤积在皮肤表面,当停止运动后,汗水会在冷空气下挥发,容易使人着凉感冒。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吸湿排汗干爽服。
根据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吸湿排汗干爽服,包括吸湿排汗干爽服本体,该吸湿排汗服本体由吸湿排汗织物制成,吸湿排汗织物内部设有毛细管,吸湿排汗织物设有外表层和内表层,外表层通过毛细管与内表层相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吸湿排汗织物的内表层为疏水性纳米纤维织物,该吸湿排汗织物的外表层由亲水性纳米纤维编织而成。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毛细管由吸湿排汗织物内部设有的微细沟槽形成。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吸湿排汗干爽服为运动服或者婴幼儿服。
其中该吸湿排汗织物的内表层疏水性纳米纤维织物是一种结晶性很高的纤维织物,分子主链中没有亲水性基团,因此呈疏水性。该织物可采用美国杜邦公司生产的CoolMax、台湾中兴公司生产的CoolPlus或者其他相似的材料。上述的疏水性纳米纤维织物表面以及间隙设有的沟槽形成的毛细管,通过纳米布纺织机在其表面编织一层亲水性纳米纤维,并且能够与毛细管的一端有良好的连接。在现有技术中制备亲水性纳米纤维可有多种方法,其中一种是可以通过在涤纶分子的结构中,引入醚键、羟基、磺酸基等亲水性基因,在大分子上进行接枝共聚,从而增强纤维的吸水性。
使用本发明的吸湿排汗干爽服时,挑选合适的码数穿上即可。在寒冷空气运动后出汗时,吸湿排汗织物内部设有的毛细管就会将汗水吸收并且渗透到外表层。由于内表层为疏水性纳米纤维织物,因此其内表层并不会因汗水而致湿,保持干爽。当毛细管将汗水渗透到外表层时,外表层由亲水性纳米纤维编织而成,使外表面层具有强大的吸水以及扩散功能,能快速且充分吸收水分,在其表面迅速扩散,从而加快蒸发速度,保持穿着者皮肤的干爽、舒适以及预防其患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吸湿排汗干爽服的示意图;
图2是图1实施例中吸湿排汗织物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和图2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吸湿排汗干爽服。
该吸湿排汗干爽服,包括吸湿排汗干爽服本体1,该吸湿排汗干爽服本体1由吸湿排汗织物制成,吸湿排汗织物内部设有毛细管3,该吸湿排汗织物设有外表层2和内表层4。内表层4为疏水性纳米纤维织物。外表层4由亲水性纳米纤维编织而成。外表层2通过毛细管3与内表层4相连接。
吸湿排汗织物的内表层4疏水性纳米纤维织物是一种结晶性很高的纤维织物,分子主链中没有亲水性基团,因此呈疏水性。该织物可采用美国杜邦公司生产的CoolMax、台湾中兴公司生产的CoolPlus或者其他类似的材料。上述的疏水性纤维织物表面以及间隙设有的沟槽形成毛细管3,通过常规的纳米布纺织机在其表面编织一层亲水性纤维,并且能够与毛细管的一端有良好的连接。在现有技术中制备亲水性纳米纤维可有多种方法,其中一种是可以通过在涤纶分子的结构中,引入醚键、羟基、磺酸基等亲水性基因,在大分子上进行接枝共聚,从而增强纤维的吸水性。
使用本发明的吸湿排汗干爽服时,挑选合适的码数穿上即可。在寒冷空气运动后出汗时,吸湿排汗织物内部设有的毛细管3就会将汗水吸收并且渗透到外表层2。由于内表层4为疏水性纳米纤维织物,因此其内表层4并不会因汗水而致湿,保持干爽。当毛细管将汗水渗透到外表层2时,外表层2由亲水性纳米纤维编织而成,使外表面层2具有强大的吸水以及扩散功能,能快速且充分吸收水分,在其表面迅速扩散,从而加快蒸发速度,保持穿着者皮肤的干爽、舒适以及预防其患病。
在上述实施例中,吸湿排汗干爽服可以为运动服或者婴幼儿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伟光,未经王伟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2061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上中下分段独立光效的吸顶灯
- 下一篇:喷射式减压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