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纳米杀菌除醛聚氨酯漆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20269.4 | 申请日: | 2012-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342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陈炳耀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三和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75/14 | 分类号: | C09D175/14;C09D175/06;C09D7/12;C09D5/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429 广东省中山市黄圃镇大***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杀菌 聚氨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具体为一种纳米杀菌除醛聚氨酯漆。
背景技术
在人们的生活环境中,色彩无处不在,而回归自然,还原于本色,是所有人的向往。随着人们生活品味的不断提升,对家居环境的要求也达到了新的高度。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物美价廉”的普通家具,更多的是追求装饰性强,个性化的实木家具。因此纯天然的实木家具成了人们的首选,为了使纯天然的实木家具变得更加美观、漂亮以及经久耐用,人们不得不在实木家具表面涂装一层保护膜,但是为了保证实木家具的天然本色,对其涂装上涂膜的透明度、环保性、杀菌性、甲醛净化功能性等要求非常之高。目前市场上聚氨酯漆产品均采用普通的醇酸树脂、普通的耐磨粉进行生产,因此也就达不到杀菌、甲醛净化以及高透明度的效果。为了满足杀菌、甲醛净化以及高透明度效果的市场需求,就必须引进具有杀菌、甲醛净化等功能的高端原材料,但这类高端技术含量的原材料价格昂贵,如果引入这类原材料,那么必然会大大提高产品的生产成本,在这类新型高端产品还没有被市场认可前,会给销售带来巨大的压力,所以这是目前开发这类产品的最大阻力和困难,但是如前所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物美价廉”但不环保的产品已经不再是人们的首选,人们更多的是追求“买的放心,用的安心”的高端产品。所以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开发这款采用具有杀菌、甲醛净化功能的高端技术含量的纳米银杀菌剂、甲醛净化功能醇酸树脂来制造的一种纳米杀菌除醛聚氨酯漆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种纳米杀菌除醛聚氨酯漆,采用了先进的生产工艺,用添加特殊处理制取的纳米杀菌剂,主体树脂采用具有甲醛净化功能醇酸树脂。该发明产品具有的特点是具有吸收,分解,封闭三重方式清除甲醛功能;具有优良的杀菌效果;产品附着力好,抗刮伤,施工性好,宽容性好。
本发明的一种纳米杀菌除醛聚氨酯漆由甲、乙、丙三组份组成,使用时按重量比将甲组份∶乙组份∶丙组份=1∶0.4~0.8∶0.4~1混合均匀即可。一种纳米杀菌除醛聚氨酯漆配方按重量份配比由下述成份组成:
甲组份:
乙组份:
TDI三聚体异氰酸酯 28~35
TDI加成物 38~42
醋酸丁酯 30~35
丙组份:
丙二醇甲醚醋酸酯 10~25
醋酸丁酯 60~80
环己酮 5~15
所述的醇酸树脂为格伦化学生产的甲醛净化功能醇酸树脂
所述的消泡剂为中山市优派材料有限公司的Psalms550与深圳市泓伟化工有限公司的D-270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的流平剂为中山市优派材料有限公司的LORMA307与深圳市泓伟化工有限公司的BS-280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的防沉剂为迪斯巴隆的6900-20HV。
所述的TDI三聚体异氰酸酯为撒比斯HRB、台湾杰华505N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的TDI加成物为拜耳L75、台湾杰华530-75N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的纳米杀菌剂为AGS-F-1与超活性纳米银悬浮液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耐磨预制浆按重量份配比为醇酸树脂25~40份,Psalms1101~4份,环己酮1~10份,6900-20HV 1~7份,VX-SP 30~60份,醋酸丁酯0~15份混合分散均匀。
本发明的一种纳米杀菌除醛聚氨酯漆生产制备方法如下:
耐磨预制浆按重量份配比为醇酸树脂,消泡剂,环己酮,防沉剂,玻璃粉,醋酸丁酯混合均匀;
甲组份:按重量份配比将醇酸树脂、丙二醇甲醚醋酸酯、消泡剂、纳米杀菌剂、耐磨预制浆投入分散缸中,加入固含28%的1/4秒硝化棉液、流平剂、防沉剂、醋酸丁酯搅匀,检验合格后,即可制成甲组份。
乙组份:按重量份配比将TDI三聚体异氰酸酯、TDI加成物、醋酸丁酯混合后搅拌均匀,即可制成乙组份。
丙组份:按重量份配比将丙二醇甲醚醋酸酯、醋酸丁酯、环己酮、混合均匀即可制成丙组份。
使用时按重量份配比将甲组份、乙组份、丙组份混合均匀即可。
本发明与现有普通聚氨酯漆相比有如下优点:
1、具有吸收,分解,封闭三重方式清除甲醛的功能;
2、具有优良的杀菌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三和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三和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2026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