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韧性工程机械用钢及其采用TMCP生产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19483.8 | 申请日: | 2012-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347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李德发;王世森;董汉雄;熊玉彰;熊涛;陆在学;陈勇;易勋;洪君;余宏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04 | 分类号: | C22C38/04;C22C38/38;C21D8/0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段姣姣 |
地址: | 43008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韧性 工程机械 及其 采用 tmcp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用钢及其生产方法,具体属于采用TMCP工艺生产的可用于-60℃低温下的工程机械用钢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高强度工程机械用钢主要用于制造工程机械结构件,受服役条件和焊接工艺的限制,这类用途的钢板不仅需要材料具有足够的强度、塑性和焊接性能,而且还要求具备优良的低温冲击韧性,以适应极端恶劣环境下野外作业。高强度钢板的性能水平对于提高工程机械的能力和效率、延长使用寿命、减轻设备自重、降低能耗、提高整机的档次有着重要作用,对于工程机械行业尤为重要。随着工程机械向大型化和轻型化方向发展,对工程机械用钢板综合性能提出了更高要,市场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
传统高强度钢板主要采用调质工艺生产,以获得强韧性优良的马氏体回火组织,不足之处在于能源消耗大、制造成本高、生产周期长,且在淬火工程中易出现裂纹和表面缺陷,降低了成材率。近年来,各国相继开发出一系列不需要调质热处理的机械结构用高强钢,主控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或铁素体/贝氏体,但其存在的不足为:要么强度和韧性不能满足工程机械用钢需求,要么由于增加贵重合金导致生产成本高,要么工艺复杂、对设备要求高,不利于组织生产。对于屈服强度为550MPa级高强钢,国家标准GB/T 1591-2008提供了化学成分以及力学和工艺性能要求,但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因为使用条件和应用领域的不同,难以满足用户需求,需要在国标基础上调整各元素的含量,有针对性提高特殊性能并控制成本,同时简化生产工艺以提高生产效率。
CN102162065提供了一种屈服强度550MPa低碳贝氏体工程机械用钢及其制备方法,其化学成分:C:0.05~0.10%,Si:0.20~0.50%,Mn:1.50~1.80%,P:≤0.018%,S:≤0.010%, Nb:≤0.10%,Mo:≤0.10%,Ti:0.010~0.040%,B:0.0010~0.0030%,Cr:0.20~0.50%,Al:0.015~0.050%,其余为Fe和微量杂质元素。TMCP工艺控制为:钢坯出炉温度控制在1180~1250℃,粗轧开轧温度:1100~1200℃,终轧温度:≥1020℃,粗轧后待温空冷,精轧开轧温度:880~980℃,中间坯厚度为成品厚度的3~4倍,精轧终轧温度:800~880℃,开冷温度控制在770~830℃,终冷温度为490~570℃,冷却速度为9~15℃/s。其不足之处在于:贵重合金添加量较多且范围控制严格,不利于生产操作;控轧工艺参数控制空泛,没有给出压下率等关键参数,未能达到TMCP工艺技术利用效果,导致综合性能不够理想,尤其是低温冲击韧性只能满足-20℃的要求。
CN102051522提供了贝氏体组织高强韧性结构钢Q550D(E)钢板及其生产方法,其化学成分为:C:0.05~0.15%,Si:0.10~0.40%,Mn:1.40~1.65%,P:≤0.010%,S:≤0.005%, (Nb+Ti+V+Mo+B):≤0.30%,Als:≤0.050%,其余为Fe和微量杂质元素。采用TMCP工艺加堆垛缓冷工艺生产。具体工艺为:轧制温度1020~1120℃,一阶段终轧温度在950~1000℃,二阶段开轧温度在880~920℃,二阶段采取下压下轧制,以确保原始板形,终轧温度800~860℃,返红温度560~600℃,冷却速度10~15℃/s,入缓冷坑温度≥300℃,堆冷时间≥24小时。其不足之处在于:合金元素添加种类较多;控轧工艺二阶段必须采用小压下量轧制以保证板形,不能充分发挥控制轧制技术提高性能的优势;为提高性能,采用了较大的冷却速度,易产生相变应力和热应力,必须采取缓冷措施,不利于组织生产;性能方面虽然提到可以达到-60℃水平,但是从实例可以看出,-40℃冲击功最低只有75J。
CN1786247提供了一种高强韧性贝氏体厚钢板及其生产方法,其成分重量百分比为:C:0.04~0.08%,Si:0.10~0.50%,Mn:1.40~1.85%,Nb:0.015~0.060%,Ti:0.005~0.030%,Ni:0.05~0.60%,Cu:0.10~0.60%,Al:0.015~0.050%,其余为Fe和微量杂质元素。采用TMCP+RPC工艺。不足之处在于,为了提高韧性大量添加了贵重合金Ni元素;TMCP+RPC工艺延长了生产周期,不利于组织生产。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未经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1948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管桩新型布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强度高耐腐蚀性白铜合金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