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替换T5荧光灯的LED灯管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18979.3 | 申请日: | 2012-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448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侯李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侯李光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19/00;F21V23/00;F21V29/00;H05B37/02;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福州智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8 | 代理人: | 林捷华 |
地址: | 3507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替换 t5 荧光灯 led 灯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照明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替换T5荧光灯的LED灯管,尤其是可直接安装在T5直管荧光灯灯架上,无需拆除电子整流器的直接替换方案,亦可直接接入市电使用且可调光的T5标准型号的LED灯管。
背景技术:
由于LED灯管比直管荧光灯节能50%,随着LED技术的发展,节能比例还将继续提高,荧光灯管存在寿命短,含汞污染等原因,直管荧光灯正逐步被LED灯管取代。目前外形为T8(直径25.4毫米),T10(直径31.8毫米)的LED灯管,其铝型材散热支架有足够的空间装入驱动模块,因此可替代现有的T8,T10荧光灯管。但目前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T5(直径为15.875毫米)灯管,其空间小,若要替换成LED灯管,则无法装入复杂电路,驱动电路只能外置,如同荧光灯的电子整流器一般,或者外带一个内藏驱动模块的灯架,LED灯管替换荧光灯管时需要更换支架或拆除原有驱动电路,并安装新的驱动,作业复杂,费用高,且安装不当容易造成安全隐患,使用多有不便。
工厂车间,特别是净化车间内的T5灯架,因标准要求,灯架也必须达到净化要求,通常灯架大而且复杂。若要更换LED灯管,则必须拆卸灯架,更换驱动电源,再安装,或更换整个灯架,替换不便,成本高且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若更换灯架内电源后的LED灯管出现故障,需要维修或更新,则只能更换同一公司,同一型号的产品才能与内置的电源匹配。技术的更新换代,可能出现没有同一型号的产品供给,则又必须更换电源模块,或整套更换。作业复杂成本高,无法通用。
电子整流器日光灯,电子整流输出驱动灯管的是高频高压的交流电源,它的工作靠两个半导体功率器件组成自激发半桥或它激半桥产生的高压来激发荧光灯管发光的,激发之后,电子整流器输出是高频交流恒流电源,灯管则为一个阻抗器件。
电解电容目前也广泛应用在驱动电路中,因电解电容的质量参差不齐,可靠性差及寿命短,且性能及寿命受温度影响大。虽然LED灯珠可以做到50000到100000小时乃至更长的寿命,但电解电容的寿命远短于灯珠或其他元器件,它成为影响LED灯具寿命的最薄落部分。
申请号为:201110212985.0的专利,虽然做到了把驱动电路装入T5的灯管内,但不能直接替换,还需要拆除原有的电子整流器。该专利的电路也存在各LED灯珠发光不同步,灯管亮度不均匀的问题。
申请号为:201110285980.0的专利,虽然实现了电子整流器或市电通用的电路,但电路复杂,器件多,只能外置驱动或装配在T8或T10的灯管,无法装入T5灯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发明一种既可将驱动电路装入T5规格灯管内,不拆除电子整流器,直接替换荧光灯管,也可直接接入市电工作的可替换T5荧光灯的LED灯管。
本发明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替换T5荧光灯的LED灯管,包括T5灯管规格的铝型材,铝质PCB板,灯头,灯罩,装配在铝质PCB板上的LED灯珠和电源模块;铝质PCB板固定在铝型材上,灯头安装在铝型材两端,并通过导线与铝质PCB板电连接;其特征是铝型材截面成半圆弧造型,径向成型有一安装平面,铝质PCB板能紧贴固定在该安装平面上,所述安装平面的背面连体有散热鳍片,散热鳍片端部构成半圆弧造型;电源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抗浪涌单元、整流滤波单元和线性恒流单元;灯头接入的电源经抗浪涌单元、整流滤波单元和线性恒流单元后接LED灯组;所述的LED灯组是由若干个LED灯珠串联后,再将若干个LED灯珠串并接在一起的组合。
所述抗浪涌单元是由一个串接在回路上的保险丝F和并接在输入端上的压敏电阻U组成。
所述整流滤波单元由一高频桥堆D和高频滤波电容C组成,该高频滤波电容C并接在高频桥堆D输出端上;所述的高频滤波电容C采用涤纶电容或高压贴片电容。
所述线性恒流单元由两个三极管Q1、Q2、电阻R1、R2和稳压管Z1组成;三极管Q1、Q2组成复合管,电阻R1接在复合管的集电极和基极之间,稳压管Z1接复合管的基极和输出端;电阻R2串接在复合管发射极和输出端上;所述的三极管Q1为低功率三极管,三极管Q2为开关三极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侯李光,未经侯李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1897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