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杏黄兜兰的繁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18941.6 | 申请日: | 2012-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304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严宁;张娟娟;胡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 |
代理公司: | 昆明协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3108 | 代理人: | 马晓青 |
地址: | 650204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杏黄 兜兰 繁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兜兰属(Paphiopedilum)杏黄兜兰(P.armeniacum S.C.Chen et F.Y.Liu)种子繁殖方法。
技术背景:
兜兰属(Paphiopedilum)隶属于兰科杓兰亚科(Cypripedioideae),目前总共有79个野生种类记录在案,其中约1/3产自中国。就种类而言,中国是世界上兜兰属植物最为丰富的国家,总种类达到27种(刘仲健等,2009)。兜兰属的显著特征之一即为唇瓣特化成兜状或拖鞋状,故又称“拖鞋兰”或“仙履兰”(罗毅波等,2005)。兰科兜兰属植物(Paphiopedilum)以花形奇特,花色艳丽而享誉世界,丰富的花色和盛长的花期而广受兰花爱好者及园艺学家的关注与喜爱,具有巨大的观赏价值和市场价值。
杏黄兜兰(P.armeniacum S.C.Chen et F.Y.Liu)是产于我国的兜兰原生种之一,主要生长于云南西部,如碧江、泸水、保山等地海拔1400-2100米的石灰岩壁积土处或多石而排水良好的北坡上。是兜兰属中罕见的黄花种类,其花色纯黄,叶子具斑纹而被誉为“金兜”,是兜兰中最引人注目的种类之一,与硬叶兜兰(P.micranthum)并称为“金童玉女”,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80年代杏黄兜兰在国际市场上的售价达到上百美元一株,到1992年为止,其已在美国兰展会上70多次夺得大奖,是兜兰中著名观赏种。鉴于此种情况,杏黄兜兰的野外种群被过度采集,受到严重破坏,再加上近年来生境破坏,其濒危程度加剧,因此利用人工繁育方法提高杏黄兜兰种苗繁殖率是解决杏黄兜兰保护及商业化开发的重要技术。
目前对于杏黄兜兰常用的繁育方法是利用种子进行无菌萌发,从而获得实生苗。然而,杏黄兜兰的种子在成熟后萌发通常十分困难(Arditti,1982;Rasmussen,1995)。现有技术未解决杏黄兜兰种子萌发最佳时期的技术问题,未提供一种杏黄兜兰高效人工繁殖的方法和技术体系。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杏黄兜兰种子繁殖的方法,利用形态解剖方法并结合种子无菌萌发技术,对杏黄兜兰种子发育过程进行观察,分析萌发率较高时的种子形态特征,依赖确定杏黄兜兰种子萌发率最高时的最佳时间,选择此期间的种子进行播种,从而克服种子萌发困难的技术难题,为建立杏黄兜兰高效人工繁殖技术体系提供了技术基础。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下述的技术方案加以实现的:
杏黄兜兰的繁殖方法,包括定植、授粉、确定种子最佳萌发时间并播种,所述定植是将杏黄兜兰成年植株定植,所述授粉是在杏黄兜兰开花时将其唇瓣去除,将位于雄蕊上的花粉粒取下,涂抹到雌蕊柱头上进行人工授粉,所述确定种子最佳萌发时间并播种是在杏黄兜兰授粉时标记时间,将授粉50天后的杏黄兜兰种子在显微镜下观察,确定出杏黄兜兰种子的最佳萌发时间时进行播种。
上述的杏黄兜兰的繁殖方法,所述定植是将杏黄兜兰成年植株定植于实验温室中,其栽培条件为日温25℃,夜温18℃,光照强度300μmol m-2s-1,光照时间12h,相对湿度为60%,每10天浇一次水,同时每30天施以自配的含有氮、磷、钾1∶1∶1的营养液一次。
上述的杏黄兜兰的繁殖方法,所述确定杏黄兜兰种子最佳萌发时间是将授粉50天后的杏黄兜兰种子固定在改良的FAA固定液中,利用GMA混合液包埋聚合,通过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当种子胚发育的形态学特征表现为原胚体积增大,几乎充满整个胚囊,形成椭球形胚,胚柄由呈直线型排列的2-3个细胞组成时为杏黄兜兰最佳萌发时间。
上述的杏黄兜兰的繁殖方法,所述改良FAA固定液其配方是38%的甲醛即福尔马林5ml,冰醋酸5ml,50%的酒精90m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189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像管直耦增强数码相机
- 下一篇:便携式电子装置的保护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