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汽车增程器用无刷电励磁发电机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18276.0 | 申请日: | 2012-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470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张学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K19/16 | 分类号: | H02K19/16;H02K1/14;H02K1/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5086 山东省淄博***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汽车 器用 无刷电励磁 发电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增程器用无刷电励磁发电机,属于汽车电机电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纯电动汽车虽然具有节能、环保、零排放的优点,但是续驶里程有限,在未到达目的地之前,蓄电池的电能若已耗尽,电动汽车就不能前进,这时蓄电池急需补充电能。一种由高效率、低排放的发动机与发电机集成的发电机组——增程器,能够快速给蓄电池补充电能,解决纯电动汽车续驶里程短的问题。制约增程器广泛应用的瓶颈问题是缺乏高效率、高可靠性、输出电压稳定的发电机,而目前与汽车配套使用的发电机,普遍存在着输出功率小,发电效率低,不能满足用户使用要求。如中国专利公报2001年8月8日公告的发明专利:稳压永磁发电机,申请号:00112053.0,由机壳、机座、动力轴、转子、永磁磁钢、定子、定子绕组、定子座、定子滑动套、平衡弹簧、防旋转连接螺钉、滑动块、调节转轴、定位轴承、调节转轴驱动机构及自动反馈控制电路等组成,动力转动轴通过定位轴承固定在机座上,转子固定在动力转动轴上,定子滑动套的一端固定在机座上,定子滑动套上沿轴向开有通槽,平衡弹簧设置于定子滑动套内,该弹簧的一端由定子滑动套的一端面阻挡,另一端推顶置于定子滑动套内的滑动块,该滑动块与定子座之间由穿过滑动套通槽的防旋转连接螺钉固定连接,该滑动块中心与调节转轴的一端呈螺纹活动连接,自动反馈控制电路的检测信号输入端并接于定子绕组输出端,该电路的控制信号输出端接至驱动机构的受控制端。该稳压永磁发电机结构复杂,成本高,其使用性能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克服上述缺陷,无碳刷滑环、故障率低、结构紧凑、占据空间小、使用安全可靠的电动汽车增程器用无刷电励磁发电机,其技术内容为:
包括转轴、后端盖、前端盖、转子和定子,其中转轴经轴承水平安装在前端盖、后端盖上,其特征在于:定子包括电励磁绕组、铁箍、定子铁芯和电枢绕组,其中环状定子铁芯夹持在后端盖和前端盖之间,配以螺栓固定,在环状定子铁芯内圈的中部均布有凸起,电枢绕组缠绕在环状定子铁芯的齿槽内;构成电励磁绕组的若干线圈由多个铁箍箍紧,电励磁绕组套装在定子铁芯内,电励磁绕组经铁箍与凸起的固定连接而与定子铁芯固定连接;转子包括前爪极和后爪极,其中前爪极和后爪极过盈配合套装在转轴上,并以锁紧螺母紧固;电励磁绕组间隙套装在前爪极和后爪极的磁轭上,且与前爪极和后爪极之间有一定的间隙,前爪极和后爪极的外端分居凸起运动轨迹的两侧,且与定子铁芯内圈之间有一定的间隙。
所述的电动汽车增程器用无刷电励磁发电机,凸起有3~6个。
工作原理:当电励磁绕组通直流电时,产生轴向磁场,通过爪极转变为径向磁场,皮带轮带动固定在同一轴上的前爪极、后爪极转动,磁场旋转,电枢绕组切割磁力线,产生交流电动势,通过整流器整流后,给电动汽车的用电设备供电或给蓄电池充电。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是:发电机的电励磁绕组固定在定子铁芯内,无碳刷滑环结构、故障率低,结构紧凑,工作可靠,可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增程器用发电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紧箍有铁箍的电励磁绕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电励磁绕组固定在定子铁芯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转轴2、后端盖3、前端盖4、电励磁绕组5、铁箍6、定子铁芯7、电枢绕组8、螺栓9、凸起10、前爪极11、后爪极12、锁紧螺母13、轴承14、风扇15、皮带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3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转轴1经轴承13水平安装在前端盖3、后端盖2上。定子包括电励磁绕组4、铁箍5、定子铁芯6和电枢绕组7,其中环状定子铁芯6夹持在后端盖2和前端盖3之间,配以螺栓8固定,在环状定子铁芯6内圈的中部均布有3个凸起9,电枢绕组7缠绕在环状定子铁芯6的齿槽内;构成电励磁绕组4的若干线圈由6个铁箍5箍紧,电励磁绕组4套装在定子铁芯6内,电励磁绕组4经铁箍5与凸起9的固定连接而与定子铁芯6固定连接;转子包括前爪极10和后爪极11,其中前爪极10和后爪极11过盈配合套装在转轴1上,并以锁紧螺母12紧固;电励磁绕组4间隙套装在前爪极10和后爪极11的磁轭上,且与前爪极10和后爪极11之间有一定的间隙,前爪极10和后爪极11的外端分居凸起9运动轨迹的两侧,且与定子铁芯6内圈之间有一定的间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理工大学,未经山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182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拓扑变化报文的发送方法、刷新转发表的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医用滤器试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