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力与位移耦合控制的电动推杆式转向系统及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18208.4 | 申请日: | 2012-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329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王春燕;徐晓宏;赵万忠;王筠菲;李翊君;赵婷;张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D5/04 | 分类号: | B62D5/04;B62D6/00;B62D101/00;B62D119/00;B62D13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张惠忠 |
地址: | 210018***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位移 耦合 控制 电动 推杆 转向 系统 方法 | ||
1.一种力与位移耦合控制的电动推杆式转向系统,包括转向盘(1),转向输入轴(2),转矩传感器(3),ECU(4),传动机构(5),转向电机(6),输出轴(7),蜗杆曲柄指销式转向器(8),转向摇臂(12),转向节臂(13),转向梯形杆(14);所述的转向盘(1)通过转向输入轴(2)与传动机构(5)的力矩输入端相连,转矩传感器(3)布置在转向输入轴(2)与传动机构(5)之间,ECU(4)与转矩传感器(3)相连,传动机构(5)连接转向电机(6)的力矩输出端通过输出轴(7)与蜗杆曲柄指销式转向器(8)相连,蜗杆曲柄指销式转向器(8)上的转向摇臂(12)控制转向节臂(13),制转向节臂(13)连接转向梯形杆(1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动推杆(9),减速机构(10),助力电机(11);所述的助力电机(11)与减速机构(10)连接带动,减速机构(10)推动电动推杆(9),助力电机(11)通过ECU(4)进行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力与位移耦合控制的电动推杆式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速机构(10)包括推动电动推杆外套(101),第一斜齿轮(102),第二斜齿轮(103),螺杆(104),螺母(105),销(106);所述的电动推杆外套(101)套置螺杆(104),螺杆(104)的一端布置第二斜齿轮(103),助力电机(11)的驱动轴上布置第一斜齿轮(102),第一斜齿轮(102)与第二斜齿轮(103)啮合,电动推杆(9)通过销(106)与螺母(105)固定,螺母(105)套置在螺杆(104)上其内为螺纹接结构。
3.利用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力与位移耦合控制的电动推杆式转向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车辆行驶过程中,ECU(4)根据车辆的行车速度(a)、侧向加速度(b)、横摆角速度(c)和转矩信号(e)为基础;
2)、当车辆转向时ECU(4)会根据上述信号发出理想控制电流(18),ECU(4)通过计算将理想控制电流(18)减去助力电机的反馈电流(26)得到实际控制电流(20);
3)、ECU(4)将得到的实际控制电流(20)传输给助力电机控制器(16),助力电机控制器(16)在实际控制电流(20)的驱动下,控制助力电机两端的助力电机电压;
4)、助力电机电压驱动助力电机(11),助力电机(11)通过减速传动机构(10)推动电动推杆(9);
5)、电动推杆(9)推动转向摇臂(12),经转向节臂(13)将力矩传递到转向梯形(14)实现助力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1820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直线全封机下模送料模具
- 下一篇:一种高桩梁板式码头的空间有限元建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