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点柔性热电偶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18054.9 | 申请日: | 2012-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077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吴加特;吴方立;陈静;梅天云;黄满;王国荣;康鑫;徐超义;马钰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方立 |
主分类号: | G01K7/02 | 分类号: | G01K7/02;G01K7/14;G01K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慧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1 | 代理人: | 张一军;杨颖 |
地址: | 325608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点 柔性 热电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温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多点柔性热电偶。
背景技术
热电偶是应用非常广泛的温度传感器,它的主要特点是测量范围宽,性能比较稳定,同时结构简单,动态响应好,能够远距离传输电信号,便于实现自动控制和集中控制。热电偶具有能弯曲、耐高压、热响应时间快和坚固耐用等优点,其可以用于直接测量各种生产过程中从0℃~1100℃范围内的液体、蒸汽和气体介质以及固体表面的温度。热电偶是一种能量转换器,其能够将热能转换为电能,用所产生的热电势测量介质的温度。多点铠装热电偶往往是将温度传感器进行整体密封,尽管密封性能佳,但是各部件之间几乎采用的是焊接连接,导致拆卸困难。而且,多点铠装热电偶通常是用于测量封闭容器中介质的温度,测量过程中有可能出现介质泄露的问题,而在温度传感器完全密封的情况下,检测人员无法察觉介质泄露情况,这种情况是非常危险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封性好,每个部件之间拆卸方便的多点柔性热电偶。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点柔性热电偶,包括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接线盒和测温套管,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接线盒中的接线端之间连接有补偿导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套管与所述接线盒之间的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补偿导线外设有分散式的密封机构。
所述密封机构包括可挠性连接件,所述可挠性连接件套设在所述补偿导线外。
所述密封机构还包括第一保护罩套,所述第一保护罩套罩设在所述接线盒与所述可挠性接管之间的所述补偿导线外。
所述第一保护罩套的两个端口分别设有密封其中的所述补偿导线用的衬套,两所述衬套分别具有穿设所述补偿导线用的通孔。
所述密封机构还包括第二保护罩套,所述第二保护罩套罩设在所述可挠性接管与所述测温套管之间的所述补偿导线和所述温度传感器的上部外。
所述第二保护罩套的顶端设有密封其中的所述补偿导线和所述温度传感器用的衬套,所述衬套具有穿设所述补偿导线用的通孔。
所述第一保护罩套和所述第二保护罩套的侧壁上分别分布有多个通孔。
还包括固定各所述温度传感器之间的分散间距用的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设在所述第二保护罩套与所述测温套管之间。
所述定位装置为开设有若干通孔的法兰,一所述通孔通过一所述温度传感器。
所述通孔为台阶孔,每一个所述温度传感器上套设有接头和螺帽,所述接头下部与所述台阶孔上部的大孔密封焊接,所述接头与所述螺帽之间设有密封用的卡套。
所述定位装置的侧壁上设有吊环。
所述第一保护罩套两端的衬套之间以及所述第二保护罩套顶端的衬套与所述定位装置之间均设有连接柱。
所述接线盒包括多个进气接口,各所述进气接口的分布与各所述温度传感器的分布相对应,且每一个所述进气接口通过一根所述补偿导线。
所述接线盒设有盒盖,所述盒盖通过铰链与所述接线盒连接。
所述盒盖内侧四周面设有防水密封圈。
所述盒盖上设有开合所述接线盒用的开锁装置。
所述接线盒上的所述进气接口和电气接口的内腔中分别设有填料密封圈。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
由于本发明利用了可挠性连接机构和保护罩套对温度传感器以及连接温度传感器的补偿导线进行了分散密封,该密封性能不亚于传统的整体式的密封效果,重要的是,各部件之间多是通过螺栓紧固件进行连接,因此提高了各部件之间 拆卸的便利性。此外,传统的整体密封方式成本偏高,本发明所使用的可挠性连接机构和保护罩套成本较低,更利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法兰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的A-A剖视图;
图4为图1中接线盒去盖后的俯视图;
图5为图4中接线盒的进气接口侧的侧视图;
图6为图1中接线盒的盒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方立,未经吴方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1805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