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吸附分离工业废水中芳香酸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17913.2 | 申请日: | 2012-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168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纪红兵;柴坤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28 | 分类号: | C02F1/28;B01J20/26;C02F101/3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深研专利事务所 44229 | 代理人: | 姜若天 |
地址: | 516081 广东省惠州市大亚***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附 分离 工业废水 芳香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废水后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吸附分离工业废水中芳香酸的方法。
背景技术
芳香酸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工中间体,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染料等化工产品的合成。大部分芳香酸具有难降解、极性强、水溶性等特点,工业排放废水中的芳香酸易在环境中长期积累,不仅给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同时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因此,在对该类废水进行综合治理,减小其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同时,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回收废水中的有用资源,以实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目前,国内外处理含芳香酸废水的方法主要有:氧化法、辐射分解法、萃取法、蒸发浓缩法和吸附法等。其中,采用吸附法处理芳香酸废水具有操作简便、物耗及能耗低、能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等特点,在处理难降解类废水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试验的吸附剂体系也很多,例如,活性炭、大孔树脂、粘土、膨润土等。其中,目前研究最为广泛的是活性炭,但活性炭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存在吸附选择性差、解吸再生困难等问题,对回收和循环利用造成很大的不便,限制了其在芳香酸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因此,近年来,环境工程界越来越重视廉价、高效、低成本吸附剂的研究及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吸附分离工业废水中芳香酸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以壳聚糖与β-环糊精交联聚合物为吸附剂,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水溶液为脱附剂。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 将吸附剂加入含芳香酸的工业废水中,室温下振荡或搅拌,过滤分离,芳香酸被吸附留于吸附剂中;
(2) 将吸附有芳香酸的壳聚糖与β-环糊精交联聚合物加入到脱附剂中,室温下搅拌,过滤,使芳香酸脱附,回收吸附剂。
在上述的吸附分离方法中,所述的吸附剂与工业废水中的芳香酸质量比为5:1~10:1,所述的脱附剂为pH值大于12的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水溶液。
壳聚糖是由甲壳素经脱乙酰化后的产物,其分子结构中的-OH、-HN2基团使其具有良好的吸附、螯合等作用,近年来在吸附方面而日益受到重视。β-环糊精是由7个葡萄糖单元通过α-1, 4-糖苷键连接形成的低聚糖,具有“内疏水、外亲水”的圆锥空腔结构,能与多种有机物分子(尤其是芳香化合物分子)形成主客体包合物,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β-环糊精在含芳香族化合物废水处理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然而,壳聚糖和β-环糊精分子都具有一定的水溶性(尤其在酸性环境中),因此,需将二者进行改性修饰以适应于废水处理的环境。通过合适的交联剂能将β-环糊精连接到壳聚糖分子上,制备得到壳聚糖与β-环糊精交联聚合物。该类聚合物具有壳聚糖的吸附功能和β-环糊精的包结双重特性,其吸附选择性和吸附能力较单纯的壳聚糖交联树脂更强,可作为吸附剂广泛应用于医药、环保等领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 本发明方法直接将吸附剂投入到含有芳香酸的废水中,在常温下即可完成高选择性的吸附过程。
(2) 本发明使用碱液进行脱附,吸附剂的再生工艺简单,回收成本低。
本发明方法具有环境友好、操作简单、废水中芳香酸去除和回收率高,吸附剂可回收利用,回收成本低等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实施例1
称取壳聚糖与β-环糊精交联聚合物1 g,投入到100 mL 1000 mg/L的苯甲酸水溶液中,室温振荡,过滤分离,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溶液中苯甲酸的含量,苯甲酸吸附率为96.4%。将吸附有苯甲酸的吸附剂加入到25 mL pH值为1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进行洗脱,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洗脱液中苯甲酸钠的含量,由结果得知洗脱率为95.3%。
实施例2
称取壳聚糖与β-环糊精交联聚合物1 g,投入到100 mL 2000 mg/L的苯甲酸水溶液中,室温振荡,过滤分离,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溶液中苯甲酸的含量,苯甲酸吸附率为92.6%。将吸附有苯甲酸的吸附剂加入到25 mL pH值为13的氢氧化钾溶液中进行洗脱,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洗脱液中苯甲酸钠的含量,由结果得知洗脱率为94.8%。
实施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1791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